近日,前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在经济走势总体平稳的前提下,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进出口总值适度下降。数据显示,9月全国广义货币余额(M2)同比增长8.4%,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进出口总值下降3.3%。综合来看,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结构性因素致CPI上浮、年内通胀有望保持平稳
9月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本年内首次“破3”。然而,此次“破3”并未体现为各类商品价格水平整体上涨,而是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
其中,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上涨69.3%,受此冲击下的禽类、蛋类等食品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成为拉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CPI中非食品类价格调整幅度较小,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1.2%。以上结构性分化态势表明,此次CPI上浮并非是由需求推动的,主要是猪肉价格影响下的短期异常波动。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激励政策效果显现,猪肉市场供应将进入稳步恢复期,并随之带动总体物价水平趋于平稳。预计未来几个月,CPI仍可能在3%左右波动运行,但全年通胀水平有基础保持在3%以内。
对外贸易韧性增强,贸易区域结构形成新态势
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压力仍在释放。海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下降3.3%,出口下降0.7%,其中,中美进出口总值为3299.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月下降755.6亿元。尽管中美双边贸易有所下降,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韧性增强,外贸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的总趋势没有改变。由于全球仍高度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并未受到负面冲击,尤其是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不断增长,贸易区域结构逐步形成新态势。从数据上看,9月我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值达到4021.9亿元,较去年同月的3677.5亿元,增长了9.4%,其中,向东盟的出口达到2106.9亿元,较去年同月的1871.6亿元,增长了12.6%。
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根据央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数据,在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导向下,我国主要金融数据持续向好并超过预期。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069亿元,创下该指标的单月新高。其中,企业贷款新增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1亿元。此次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除了口径调整的部分原因之外,主要在于实体经济信贷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目前,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阶段,预计央行仍将继续贯彻定向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并有可能使用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以实现对制造业、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定向投放。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