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札记”为联讯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张德礼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10月18日公布了三季度经济数据,和今年二季度一样,呈现季末月份数据回暖但当季GDP增速放缓的局面。从9月单月数据看,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改善,工业增加值增速从4.4%回升到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7.5%回升到7.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5.5%小幅回落到5.4%,均好于预期。但9月单月改善,并不足以对冲7、8月经济的低迷,使得三季度当季GDP增速从6.2%下滑到6.0%,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1%。
今天公布的数据,可以从供、需两端分析。供给端主要是工业增加值,需求端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来看生产端。8月工业增加值4.4%,剔除掉春节因素对每年1、2月的扰动后,4.4%的增速是1990年9月以来的新低。从高频的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以及制造业PMI看,9月的生产并不差,市场对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已经有所预期。但9月5.8%的增速,还是让市场感到意外。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季末效应,从近年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季末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都会回升,三季度再度如此。二是和9月贸易环境边际改善有关,9月出口交货值增速从-4.3%回升到-0.6%,对生产也有一定带动。
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主要产品的产量,需要关注汽车产量增速的回落。今年7月1日,部分省市开始执行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在二季度降价促销清理国五库存后,三季度汽车厂商开始加快生产国六标准的汽车,7月和8月汽车产量增速跌幅收窄,但9月又回落到-6.9%。国六汽车补库周期可能已经结束,未来汽车产量增速放缓可能拖累工业增加值。
再来看需求端,整体的表现也好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微下降,三大分项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从2.6%下降到2.5%,全口径基建投资增速从3.2%上升到3.4%,房地产投资增速持平在10.5%,维持了很强韧性。
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反映了民企对未来的信心修复还需要时日。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已经接近底部区域了,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11.3%,比2018年年末和同期分别高0.8和5.2个百分点,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边际好转。
基建补短板政策在奏效,但节奏仍然偏慢,未来政策可能会加码,四季度基建投资可能有明显回升。制约基建最核心的约束是缺少资金,但9月数据显示,基建的融资渠道已经在回暖。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投向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增长8.9%,城投债净融资在信用债中的占比也上升到了79%。加之政策性银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可能是增加对基建项目的贷款投放。因此预计四季度,融资好转的影响将在投资增速上体现得更明显。
无论是从销售还是投资来看,地产都维持了很强韧性。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从-0.6%回升到-0.1%,销售金额增速从6.7%回升到7.1%。在“房住不炒”调控基调下,房产销售好转,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房企加快了推盘以回笼资金,二是10月开始房贷利率开始挂钩LPR,出于对房贷利率上升的担忧,9月可能会有一部分提前购房的需求得到释放。
地产投资也展现了超预期的韧性。从新开工面积增速持续回落、竣工面积增速持续回升看,房企正在加快存量项目的竣工,这支撑了地产投资的韧性。
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另一个需求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在回升。从各个分项看,汽车类是主要贡献,它的增速从-8.1%上升到了-2.2%。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速回升并非汽车销售的好转,更多是因为去年的低基数所致,汽车销售整体仍然低迷。
考虑到2020年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今明两年的GDP增速需要维持在6.1%,三季度6.0%的增速已经到达政策底线,未来逆周期调控政策大概率还将加码。可能的方式,一是加大汽车消费刺激,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加大汽车报废补助等,对比前几轮经济下行周期,这次还没有出台多少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二是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政策性银行加大相关项目的信贷投放,从9月PSL重启来看,可能已经在实施了。三是加大对民企的信贷投放,9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可能也与此有关,预计未来还将持续。
未来半年经济将呈现类滞胀格局,但对此无需过度担忧。9月CPI同比3.0%,2013年12月以来首次突破这个关键点位。根据笔者的测算,由于猪肉供给短缺引起的涨价压力,以及猪肉涨价对牛羊肉等替代品价格的拉动,CPI同比未来半年可能都在3%以上。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环境,经济呈现类滞胀格局。但无需过度担忧这种由食品供给短缺引起的类滞胀,非食品消费以及工业品整体还处于通缩阶段。加之2020年2季度开始CPI同比将回落,2020年下半年将趋稳,类滞胀难以持续。
总的来看,三季度数据显示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逆周期政策将发力以守住6.0%的增长底线。由于猪肉供给短缺,CPI同比未来半年可能都在3%以上,经济呈现类滞胀格局。但在终端需求不强的情况下,CPI同比高位难以持续,预计2020年2季度开始将回落并趋稳,无需对这种供给短缺引起的类滞胀过度担忧。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zhoujing@jiemian.com)
新闻推荐
强制搭售 高价出售 维权艰难 警惕藏在互联网保险“面具”后的“断头贷”
警惕藏在互联网保险“面具”后的“断头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