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洱茅奖作品《应物兄》 □王晓阳
今年3月,我到北京参加《封面新闻》举办的活动,带的书就是《应物兄》。恰好,作者李洱先生也来参加这个活动,于是,我们有机会作了简短的交流。
老实讲,我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目的读《应物兄》的。没有想到,一读竟不能放下。刚刚揭晓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印证了我的感觉,《应物兄》赫然在目。
去年下半年,《应物兄》甫一问世,便引起强烈反响,进入各种文学排行榜,有时甚至还名列榜首。有的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有的称之为“《围城》升级版”,有的认为有《儒林外史》《红楼梦》传统。
我的第一感觉是,《应物兄》在为当代知识分子画像。《应物兄》的故事并不复杂,身在美国的新儒学大师程济世叶落归根,准备回到国内继续他的研究。他的回归,在国内特别是在他家乡济州和济州大学引起连锁反应。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就此展开。
“应物兄”来源于一次误导,应物出书交稿时忘了署名,出版商季宗慈交代编辑说,“这是应物兄的稿子”,小编就以为作者是“应物兄”,便随手填上,“应物兄”就以假代真了。
小说描写了济州大学的三代知识分子。第一代是老一辈学人们,包括研究柏拉图的哲学女教授何为,研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教授张子房,研究古典文学的文学教授也是应物兄的岳父、导师乔木,研究考古学的历史学教授、闻一多的学生姚鼐,研究核物理的物理学教授双林。第二代即应物兄这一代,包括济州大学校长葛道宏、文学院长张光斗,应物兄的同学同事费鸣、郏象愚、郑树森、邬学勤、汪居常、华学明等,他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者。第三代是应物兄的学生一代,包括易艺艺、孟昭华、范郁夫及“儒学天才”小颜等人,他们是充分市场经济的一代,讲究实用,突出利己。
除了这三代,小说还特意由姚鼐教授的一节课写到了闻一多,又由闻一多写到梁启超,把中国知识分子的传承谱系再往前推进了一两个时代。书中通过姚鼐之口对闻一多那一代学人的风采倾慕之极,对其丰姿神韵的精彩描述令后辈晚生羡慕不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在“仁”,关键在“忠”“恕”。在儒家看来,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人生选择是“以天下为己任”。
但是,以应物兄为中心的正在筹备的儒学研究院及其周边的知识分子们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与儒家思想并不吻合,他们大多没有情怀和理想,有的只是世俗的名利得失,与滚滚红尘的世风沆瀣一气。
一群各怀动机的学者打着儒学的名号,捞取自己的利益。偷渡香港、后来又回到大陆的唐风,号称“易学大师”,以算命招摇撞骗,却又大言不惭地将理论源头拉扯到儒学上来。
程济世在小说中是作为海外新儒学大师面目出现的。小说并没有直接对他作出价值判断,但不时在字里行间、只言片语中闪现出程济世的学术思想。在程济世看来,儒学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他说,“我们的儒教文化强调实用理性。”
小说对程济世得意门生、赞助商黄兴却着墨颇多,他浑身铜臭,声色犬马,充满市侩气息,口头上虽然打着儒学这个招牌,其行为看不到一点儒学的影子。
如果只有嘲讽还不足以说明《应物兄》的深刻,它还描写了一批传承真正儒家传统、胸怀家国的知识分子,这使得它与《围城》和《儒林外史》有了质的区别。
哲学教授何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一生研究希腊文化,研究柏拉图,一生追求完美。经济学家张子房,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重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所以又被称作亚当。他远离车水马龙的名利场,抛弃争吵不休的各类圈子,沉入社会底层,住在城市待改造区,探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考虑着民众的生存路径。科学家双林院士,五十年代,只身奔赴西北投身核弹研究,奉献了自己的才智,因为长期离家,与儿子关系不好。但是,儿子后来却渐渐地理解了父亲的奉献精神,也传承了父亲脚踏实地的治学传统。
除了知识分子,小说也还描写了其他人物,如副省长栾庭玉、桃都山集团老板铁梳子、戏剧表演艺术家兰菊梅以及电视台主持人朗月等。这些人物都与济州大学、与应物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通过与社会各阶层千丝万缕的关系,知识分子们的面相才能得以完整塑造。从这个方面看,《应物兄》又不只是在为知识分子画像,它画出的是相关一干人等的众生相,通过知识阶层写到了整个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应物兄》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读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据统计,小说涉及的典籍著作达四五百种,提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近二百个、植物五十余种、动物近百种、疾病四十余种,涉及各种学说和理论五十余种。同时,作者还不时穿插诗词、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等元素,令人应接不暇,甚至可能望而生畏,以至于有人抱怨作者在“掉书袋”、在“炫技”。
但读得进去的人却又因为小说充满如此丰富的知识称之为“百科全书”,认为这恰好是《应物兄》的特点和优势。有人评价这是本“从任何一页翻开都能读下去的作品”,各种知识在作品中融会贯通,构造出一个繁复的体系,驻足欣赏如同置身一片“象征的森林”,虚与实相映成趣。
由于内心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复杂和牵涉的广泛,知识分子的像是很难画好的。在我的印象中,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中国小说有一定深度者不过《儒林外史》《围城》《第二次握手》《野葫芦引》《黑骏马》《废都》《沧浪之水》等寥寥几部而已。
可以说,《应物兄》的出世,在描摹知识分子的历史长卷中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拓展的广度、掘进的深度虽然不是“无不及”,却肯定“有过之”,摘得茅奖是预料中事。
对《应物兄》出现的价值,完全解读出来恐怕还有一个过程。正如颁给它《当代》长篇小说论坛第一名时的授奖词所说:“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小说,它的巨大价值将在众声喧哗的不同阐释中逐渐得到揭示。”
《应物兄》
作者:李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8月23日晚上10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行长年会上发表题为《货币政策的挑战》演讲时表示,全球经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