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吉雪娇
今年以来,理财市场“踩雷”事件时有发生,也引发投资者对于各类别理财产品风险的关注。根据普益标准日前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简报(2019年二季度)》,虽然资金来源方风险水平有所上升,但在银行理财机构风险和资金投向方风险均减弱的影响下,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指数总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
净值产品规模占比继续走高
据普益标准监测,二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指数总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其中,资金投向方风险指数和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持续下行,而资金来源方风险指数有所上升。
银行理财机构风险指数方面,二季度,在刚性兑付行为缓和、期限错配进一步缓解、信息不透明度改观以及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减弱的综合作用下,呈现下降走势,相较于一季度末下降8.44点。银行机构风险继续保持缓和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净值产品规模占比继续走高,被认为是缓和银行刚性兑付行为原因之一。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指出,二季度,影响刚性兑付行为的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差和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占比两个指标中,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差各月均为0,表明银行对于预期收益型产品刚性兑付行为依然较为明显。但另一方面,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占比整体小幅下滑,表明过渡期一年来,银行净值转型程度由浅入深。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市场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9494款,环比上升16.36%,2019年6月,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为6.09点,较去年同期上升4.57点。“整体来看,净值产品规模占比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银行刚性兑付行为。”
与此同时,期限错配现象进一步缓解。从二季度数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由一季度的121天上升至138天,增幅达14.05%,上升势头明显。
在魏骥遥看来,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的进一步延长使得银行产品端与资产端的期限差距缩小,有效缓和因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季度银行理财机构风险趋于下降
从资金投向方看,二季度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风险出现回落,宏观经济走势平稳,受此影响,资金投向方风险持续下行。
具体来看,作为银行理财重要投资对象的债券,其收益与价格波动率整体下行,信用利差大幅缩小,共同推动债券市场总体风险水平下降。同时二季度股票市场整体迎来回调,投资热情回归理性区间,股票市场风险不确定性回落。此外,虽然受汇率和黄金价格波动率上升的影响,衍生品市场波动率有明显上升,衍生品市场风险存在显著提高。但由于衍生品在银行理财资金投向中的占比较低,其变化对资金投向方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较小。
此外,从资金来源方看,资本市场的回调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减弱,理财产品净申购规模扩大,投资者羊群效应增强;同时,国内外经济增长趋缓,使得投资者信心下降。综合带动资金来源方风险指数上升。
展望三季度,魏骥遥预计,资本市场短期仍可能延续震荡行情,进而带动资金投向方风险水平小幅走高;但随着银行转型进程逐步加快,刚性兑付行为、期限错配现象有望进一步缓解,信息透明度会继续改观、资产负债网络关联度预计进一步降低,银行理财机构的风险水平大概率会趋于下降;而受内外部经济发展趋缓加剧理财产品市场羊群效应,以及投资者信心恢复周期较长影响,资金来源方的风险水平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总体而言,预计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将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7月份水果蔬菜价格已回落并有望继续降低;澄清房企海外发债并非收紧,而是规范管理 物价基本平稳不具备全面大幅上涨基础 7月水果蔬菜价格已回落并有望继续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7月份,价格总水平延续基本稳定态势。水果蔬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