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建设,要区分“看得见美景”、“记得起童趣”、“听得到历史”、“吃得到美食”、“鼓得了口袋”、“富得了脑袋”等不同主题,系列开发,串点成线,全域旅游。
美丽乡村建设是江苏省提升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14年以来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各项工程如火如荼。但是,对照新时代中央、江苏“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对比周边浙江等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一定短板,亟需进一步提档升级。
问题分析
特色区分不明显,建设水平需提升。一些地方存在重项目建设、轻村庄规划的倾向,不注意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简单照搬照抄,千家一面多、千姿百态少,同质化较明显、特色和差异化不足。总体上缺少高水平知名设计院的规划设计,缺少专业团队的深度参与,规划水平参差不齐。
公共投入不平衡,财政扶持需加码。各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主要由市财政、下辖各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承担,市级层面按照建设投入及达标情况以奖代补。与浙江省相比,县(市)区、乡镇承担份额高,导致建设积极性不高,惠及面不广。
产业融合不紧密,振兴乡村需增力。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等方面的投入有余,但在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推进富民惠民产业的开发与融合上投入不足,导致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重建轻管较突出,长效机制需健全。美丽乡村建设在上级奖补资金的推动下任务完成较快,但美丽村庄建成后的日常管护基本由所在行政村负责。由于各点位宣传栏、公共健身设施、景观绿化等软硬件设施需要日常维护,反而增加了村级财力负担,导致管护积极性不高,修修补补应付上级检查,其他时候搁置不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有效管护的机制。具体建议
高水平完善规划布局。建议将美丽乡村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结合。具体规划上,以“景区化”建设理念为指导,既着眼于各地美丽乡村的谋篇布局,又立足于不同村庄点位的特色展示,要与产业发展、风土人情、自然禀赋等相结合,坚持分类打造,不管是定位“旅游型”,还是“历史型”,抑或“文化型”,都要立足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布点,加快形成“点上出经验、面上百花开”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系统配套相关政策。在美丽乡村用地指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文化旅游特色打造、财政资金配套等方面,细处着手,综合考虑,顶层设计,将美丽乡村建设的 “需求侧”与“供给侧”相结合,及时精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特别要加快制定出台农房建设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解决好农房建设的民生难题。探索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治,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及时出台更高级别的乡村旅游民宿管理办法,为民宿业态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多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基础上,调动社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努力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出台相关激励保障政策,引入农业企业、投资基金、专业团队等社会资本,在培育新农业产业、开发新农旅项目、形成新基础配套等方面有新投入。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个人自筹资金经营农家乐、民宿等项目,鼓励农民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参与兴办休闲农业,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长期稳定收益。要加快研究制定灵活的供地政策,通过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操作实施,为工商资本下乡克服制度障碍。
纵深化推进产业融合。要引导各地和各区镇、行政村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加快形成农村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引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专业公司和服务平台,有效发挥 “互联网+”的作用,打造培育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体验式乡村旅游区、休闲观光农业景点、民宿农家乐特色村、旅游特色小镇等,加快形成相关产业链,推进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经济活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统筹兼顾建管关系。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注重结合村庄实际,又要鼓励适度包装改造,分类建设,切忌雷同。建设上,要注重打造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家庭农场、实践基地等,要加大土特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提升附加值,搭建展销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旅游方面,要区分“看得见美景”、“记得起童趣”、“听得到历史”、“吃得到美食”、“鼓得了口袋”、“富得了脑袋”等不同主题,系列开发,串点成线,全域旅游。历史文化方面,古村落要坚持修缮历史建筑与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尽量保持原生态样貌,减少商业化气息。
新闻推荐
美国无意救火“作壁上观”韩日外交战延烧 日本准备加大对韩出口管制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24日在首尔与多名韩国高官会晤。韩方此前寄望博尔顿调停韩日矛盾,但从会后声明看,美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