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拥有20年历史的均瑶乳业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公布招股书,拟向“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发起冲刺。然而靓丽的财报数据背后,是均瑶大健康对“味动力”单品及代工模式的严重依赖。
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品牌已突破100个,无论是以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一二线品牌,还是在低温市场表现优秀的伊利、光明,抑或是部分经销商和小工厂,都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在业内看来,品类单一的均瑶大健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难以获得长期业绩支撑,IPO前景不容乐观。
业绩依赖“味动力”单品
5月24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瑶大健康”)招股书,将“均瑶乳业”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据报道,1993年,27岁的温州企业家王均瑶在“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投身乳业。彼时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尚未完成全国布局,王均瑶在拿下包机业务后拥有充足现金流,均瑶乳业也迎来了区域乳企发展的春天。然而在业内看来,均瑶已实际变为一家饮料企业,错失了成为全国性乳企的机遇。
招股书显示,1998年,均瑶大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却至今难以摆脱对这一超级大单品的依赖。
2016年-2018年,均瑶大健康营收分别为11.01亿元、11.46亿元、12.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2.31亿元、2.81亿元。其中,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达97%以上,“味动力”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也接近97%。
均瑶大健康在招股书中提醒,虽然公司已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目标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如未来出现该系列产品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为扩宽产品线,均瑶大健康曾于2017年推出“体轻松”系列草本植物饮料及“奇梦星”系列膨化食品,但效果并不如意。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在报告期内曾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重要原因就在于“奇梦星”系列膨化产品销售未达预期。自2019年起,均瑶已停止生产销售该产品。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均瑶大健康的产品、品类均过于单一,利润不高,抗风险能力低,很容易触碰业绩天花板。乳业专家宋亮也认为,饮料市场生命周期短,而常温乳酸菌饮料进入门槛低,既没有技术壁垒也没有资金壁垒,因此不能作为长期业绩支撑。
遭百家竞品“围追堵截”
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拟募资约12亿元用于宜昌产业基地、衢州产业基地各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项目,以及均瑶大健康品牌升级建设项目,其背后则是长期对代工模式的依赖。
2016年-2018年,与均瑶大健康合作过的代工厂产量已超过公司总产量的50%,“味动力”代工厂产量比重一度超过65%。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均瑶大健康尚与6家代工厂进行合作。而事实上,近三年均瑶整体产能利用率仅分别为73.55%、51.78%、64.39%。
目前,均瑶主要面向地级市、县级市场布局,并逐步打通一线城市和大乡镇村市场。不过在朱丹蓬看来,低温乳酸菌饮料才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一线市场已被养乐多、伊利等低温品牌占据,而“味动力”售价在山寨饮品较多的乡镇市场并没有竞争力。这种情况下,均瑶进行重资产布局不被看好。
(下转B10版)
新京报记者郭铁
新闻推荐
世界黄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