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莲
上世纪80年代,记得那年我5岁,母亲说我很聪明。村里有个有文化的婶子在家里办个班教半年级(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母亲便把我送到那里上学。
当时,能上半年级的孩子并不多,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父母都比较重视教育。当时,农村大部分家里孩子比较多,温饱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我的亲戚邻居大都这样劝我妈:“小妮子家,上啥学?早晚都是人家的人。”记得母亲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小时候很想上学,家里兄弟姐妹多,上到一年级就让你姥姥叫回家看孩子了。现在吃了没文化的亏,再难也得让我的孩子上学!”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上学是一件求之不易的好差事。家里每学期都会交五角钱学费,当时,都是奶奶卖鸡蛋攒的钱。
有一年,雨水很大,到处墙倒屋塌,小学一年级的教室是土坯墙,受不了暴雨冲刷,墙塌了。时隔几十年,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校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泡桐树,秋天,老师就在那棵桐树下教我们学习,同学们还喜欢捡桐树叶玩。累了,就听老师讲故事,讲《小红帽》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当时觉得很快乐。
就这样我愉快地度过了两年,没有留级。我顺利考上了三年级。奶奶生病,哥哥姐姐上学,姥姥姥爷身体不好,还要交公粮、交集资款,家里入不敷出。父母很困难,但不想让我辍学。放学后,我就立即回家,下地里割草,回到家再喂牛喂羊。奶奶身体不好,我帮着做饭,压水,抬水。当时,生活很充实,也很艰难,最大的愿望是吃饱饭。
考初中时,我第一次走到镇上,感觉初中学校真大。那时升学率很低,一个村里考上十来个。学费也高了,一个学期好几十块钱。家里更吃不消了,很多次想辍学。考高中那年,我没有考上一中,家里还是让我去上二中,我是很不情愿的。三年后,我高考落榜。后来,尝试出去打工,在家务农种特色粮食,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我又重新拾起高中课本,自学,准备尝试再次高考。因为,当时高考也许是唯一可以改变农家子弟命运的筹码。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和母亲抱头痛哭,一夜无眠:一是喜极而泣,一是悲从中来!五千六百元的学费成了天文数字,家里没有一点积蓄,只能卖粮食了,可是那样也是杯水车薪。于是,父母骑着自行车开始东奔西走,向所有亲戚借钱。每次都是天不亮就出发了,回来已是深夜。但,等来的都是叹息。“妈,我不上了,反正我能考上,有钱了再考。”母亲眼含泪水,但很决绝,“不能不上,贷款也要上!”
坐上一辆大巴车,我独自去上大学,带上母亲仔细缝制的布包,里面装着贷来的3000元现金。父亲含泪送我到车站便回家了。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父母很不放心,但为了节省车费,父亲“狠心”让我自己去了。通过勤工俭学,加上成绩优异,我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终于可以顺利读完大学。后来,又考上了公费研究生。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逐步实施,不再交公粮和集资款,每个月还给父母发农村老年人补助,农村补贴,现代化农业生产,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如今,我成了一名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每当走在花园式的校园,看到现代化的教室、信息化教学条件,真的感慨万千!伟大的新中国,阔步走进新时代,让农民子弟的求学梦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梦!
新闻推荐
张勇:2018年中国500亿个包裹中300亿个使用菜鸟电子面单
记者|杨霞“去年中国500个亿包裹中,有300多亿个包裹使用了菜鸟电子面单。"在5月28日举办的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