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熊苗
5月21日,处于舆论中心的任正非接受国内媒体采访,回应近期关于华为的所有热点问题(本报今日A16版有报道)。他的回答迅速占领各大媒体头条,以及你我的朋友圈。
“网友:这个老头的回答实力圈粉”——这是央视新闻微信公号的推送题目,或许代表了众多网友的心声。这里的“老头”,我理解为一种对有智慧的长者的尊敬和喜爱。
两个半小时,两万字实录,75岁的任正非一一回应了很多问题。媒体最关心的仍然是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华为如何应对的问题。
采访现场,华为以一张“烂飞机”照片自比,这架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的伊尔2飞机,伤痕累累但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我们是边缘的翅膀有可能有洞,但核心部分我们完全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是真领先世界”,任正非的解读简单形象地回答了华为的现状。“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但同时也表明,“不会轻易狭隘地排斥美国芯片”。这些回答让我们看到了华为的底气,也看到了一家大企业应对风雨时的策略、格局和气度。
任正非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领域,并没有太多关心社会问题,也没有精力去研究国内其他企业。但今时今日,正是这种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为社会、为其他企业指明了方向。
任正非直言,我们科技整体实力的差距,“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上的泡沫化有很大关系”,而这些泡沫使得很多人的学术思想也泡沫化了。最终还是必须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等各方面努力去改变”。
这是对常识的重申,但在言必称“A轮融资”“B轮融资”的当下,这种企业家公开场合的重申仍然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让公众更有代入感的是他对另一种常识的重申——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
这是他对国内一些狭隘的民族情绪的直接回应,也再次表明了华为和任正非一贯的清醒和冷静:激烈的空泛的口号不是对华为真正的支持,也并不是真正的爱国。
当然,这个“老头”不可能什么都是对的,也不是钢铁铸成的。他谈到自己对家庭的亏欠,谈到孟晚舟被抓对他的影响——“女儿写给我的信说,她会长期做好思想准备,她也很乐观,我就放心了,减轻了很大压力。”这种个人意志的磨砺和家国情怀的追求,在细节中更显真实。
我们不必讳言当下的敏感时刻。任正非和华为面对变局的表现,给现下所有的市场主体和个人都上了一课,我们理应表达敬意。以踏实和硬核实力打底,以自信和包容立足世界,“飞机”会平安归来,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5月20日,国家外汇局通报了一批外汇违规案例。本次通报的17个外汇违规案例包括3起虚假转口贸易付汇、1起违规办理内保外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