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以来,债券市场未能延续2018年的如火如荼行情,收益率震荡上行,长久期利率债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之相比,权益市场大幅反弹,部分股指一季度涨幅已超30%。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较2018年末发生明显改变,主要原因是社会融资增速今年出现回升,中美贸易谈判出现阶段性缓和,股债性价比达到“股优债弱”的水平。今年年初,上证50分红率近3.5%,与10年国开债3.5%的到期收益率基本相当,历史经验表明,当两者收益水平接近时,大概率会引发大类资产配置的切换,走出“股强债弱”走势。
今年一季度,市场普遍预期境外经济相对偏弱,世界各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存在宽松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止步于此甚至改为降息,由此推断,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从近期央行表态来看,随着“宽货币、宽信用”政策的逐步见效,中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在下降。可见,中国货币政策在平衡内外部矛盾时,更多关注国内矛盾,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中国经济具有独立性和领先性。从2015年棚改货币化和供给侧改革以来,中国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始终领先于世界经济。首先,进出口金额(以人民币计价)12个月移动平均的同比数据显示,出口同比滞后于进口同比,滞后时间大约是一个季度。出口代表的是世界的需求,进口代表的是中国的需求,需求本身代表了经济状况。其次,从金融市场表现看,中国股市和债市的阶段性拐点都领先于境外市场。
展望未来2-3个季度,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具备可持续性。首先,居民因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自身收入的增长,现金流入状况持续改善,居民短期贷款增速出现持续系统性下降,资产负债表得以修复,有利于居民消费增速的复苏。其次,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也出现反弹,一二线房地产市场交易热情升温,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在二三季度逐步企稳反弹。第三,近期多地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置换,表外融资开始逐步恢复,基建类投资增速有望回升到一个相对合理且可持续的水平,我们估计在7%-8%附近。第四,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对较为平稳,PMI指标显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开始好转。目前经济层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境外,出口增速可能会随着境外经济的走弱而下滑,但对国内这些有利因素而言,并不构成威胁。
货币政策初次收紧,并不代表国内经济会迅速下滑,反而是对经济转暖的确认,对债券形成一定的上行压力,目前应以中短久期高票息债券为主要配置品种。整体看,“股强债弱”的格局仍将维持,“固收+”策略仍是目前固定收益类基金主要的配置思路。
周益鸣(华安年年红债券基金经理)
新闻推荐
4月23日,人社部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与以往的季度发布会主要由新闻发言人出面有所不同,此次人社部有关负责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