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侯瑞宁
编辑 |
“有石油,就有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这种争夺动摇了世界的经济,支配了战争的结果,并且改变了人和国家的命运。"这是史蒂夫·科尔的著作《石油即政治》封皮上的一段话。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这句来自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的名句,也常被能源行业人士引用。
在“唱衰石油"的今天,上述论断依然适用于世界油气市场的博弈棋局,也和当前美国迫使伊朗原油出口归零的政策相吻合。
当地时间4月22日上午,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5月2日对伊朗原油进口的“豁免权"到期后,特朗普政府将不会续签。此举意在彻底断绝伊朗原油的对外出口,遏制该国的主要收入来源。
作为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经济总收入的六成以上。受美国制裁至今,伊朗的原油出口量从去年5月的250万桶/日,减少到今年3月的110万桶/日,预计4月的出口量低于100万桶/日。
去年5月,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并要求相关国家在2018年11月4日停止进口伊朗的原油。等到11月,美国又宣布了一项包含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豁免计划,中国大陆、印度、希腊、意大利、日本、土耳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拥有伊朗进口原油“豁免权",期限为180天。
如今,美国之所以取消“豁免权"、迫使伊朗原油出口归零,背后有着自身的政治考量和能源逻辑。
2008年前后,美国第一轮页岩油气革命爆发。仅一年后,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18年,美国自1957年以来首次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预计2019年,它将再次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1年美国将结束超过70年的石油净进口历史,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到2024年,美国石油产量预计将增长400万桶/日,占全球增量的七成。届时,美国石油出口量将达900万桶/日,超过俄罗斯,直逼沙特阿拉伯。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为140万桶/日,美国一国的供应增长量达220万桶/日。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约130万桶/日,美国石油供应量增长为160万桶-170万桶/日。仅美国的石油增量便能充分满足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量。
随着美国对世界油气市场的控制能力日益增强,世界石油市场的版图正在被重新塑造,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也在重新形成。
在这种世界油气供需变革的情况下,美国退出伊核协定,对伊朗、俄罗斯实行制裁,要求欧佩克减产,使国际油价在本国利益空间内波动,符合美国核心利益诉求。
4月2日,美国能源部长培瑞称,国会应考虑是否降低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
为了加大石油出口,美国启动了提高石油出口能力的管输、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下半年,美国200万桶/日的管输能力将集中投产。
与美国石油供应量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正在放缓。IEA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石油需求年均增速仅为120万桶/日。
IEA认为,未来,石油出口大国伊朗与委内瑞拉在全球石油市场供应中的地位将被大幅削弱。
美国官员此前则表示,由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等其他产油国产量的增加,切断伊朗石油供应不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太大影响。
戴家权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使伊朗原油出口归零,对全球石油供应市场的影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他表示。
尽管如此,对中国和印度这样的石油需求大国来说,影响无容忽视。
此前,希腊、意大利和中国台湾地区已彻底停止进口伊朗原油。此次美国终止制裁“豁免权",意味着任何继续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国家都将受到美国的制裁。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伊朗原油共3196.86万吨,同比上涨2.63%,在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中位列第六,占中国原油进口份额的6.54%。中国也是伊朗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IEA预测,2024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消费增量将占全球710万桶/日增量的44%。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加强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值得被重视。
基于此,中国政府去年提出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深化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出台油气管网体制改革方案等重要举措,具有更加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美国引领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格局下,未来国际油价会走向何处,目前尚无法判定。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朱润民认为,对于石油净出口国来说,美国期待持续上涨、高位运行的国际原油价格将是毫无疑问,高油价将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
尽管美国白宫已经宣布取消“豁免权"的决定,但未来会不会发生反转,也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
“美国放出豁免取消的风声,会在短期内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但是我认为,伊朗原油出口不可能归零。"中海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单联文分析称,如果伊朗原油出口归零,势必引发世界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混乱,“这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宗旨"。
新闻推荐
古丝绸之路,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的耀眼舞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曾从这里走向世界,对世界科技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