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财经 > 正文

“那不勒斯四部曲”火了之后,国内图书市场又来了个“三部曲”。业界认为,出版商对热点的捕捉可以理解,但一味“挣快钱”、炮制“速食快餐”,稀释了优质品牌,背后的浮躁

来源:泰安日报 2019-04-18 07:37   https://www.yybnet.net/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从欧美火到了中国,两年多来中译本加电子书累计卖了约130万册;出乎意料的是,最近书市上出现了“那不勒斯三部曲”,作者也是意大利作家,但原版书名和那不勒斯并不沾边。

两个“那不勒斯系列”激起一片热议,有资深编辑用“碰瓷式出版”来形容这一现象。一本书走红畅销后,市面上随即出现书名、封面高度相似的“双胞胎”乃至“多胞胎”,无论是“颜值”上的抄袭,抑或是“内容”上的拷贝,无不瞄准热门领域和话题,按畅销书的路数如法炮制,蚕食注意力的“流量泡沫”,欲从市场利润中分得一杯羹。面对高度雷同,不知情的读者很有可能“乱花迷眼”。

从某种程度来说,出版商对热点的捕捉可以理解,但高度雷同的书名与文案策划,甚至还有恶意粗制滥造的“攒书”“伪书”,则搅乱了秩序,混淆了耳目,这对以优质内容安身立命的图书出版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一味“挣快钱”、炮制“速食快餐”,稀释了优质品牌,背后的浮躁心态更值得警惕。在版权代理人彭伦看来,这种风气是不健康不体面的,有追求、本分的出版机构精益求精深耕内容,才是长久之道。

你的三部曲和他的四部曲无关?读者迷惑了

针对读者关于两个“那不勒斯系列”是否相关的询问,“那不勒斯四部曲”引进方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出了明确回应:两者并无关联。

“那不勒斯四部曲”含《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册,讲述了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两个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千万读者为小说对女性之间极度真实、尖锐、毫不粉饰的情感所打动。改编自四部曲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最近在HBO播出完第一季,反响热烈,“费兰特热”持续升温。“Neapolitan Novels,是欧美评论界对小说家费兰特作品的固定表述,翻译过来就是‘那不勒斯系列’。”出版方说。

另一套以《那不勒斯的萤火》《那不勒斯的天空》《那不勒斯的黎明》为名的“那不勒斯三部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但原意大利文的书名翻译过来与“那不勒斯”毫无关系。比如第一本《那不勒斯的萤火》去年出版,原书名为“美国人”(l'americano),封面宣传语称其为“近十年来欧美文坛的‘灯塔’巨作”,这本书目前只有意大利语和中文两个版本。

在多家图书电商或社交平台上,《那不勒斯的萤火》中译本目前有千余人评价,而“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译本累计获近6万条评价、豆瓣评分平均高达9.0分。可以说,两套书的文坛地位和市场热度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读者在搜索目标图书时,“同名书”和原版往往出现在同一页面或相邻位置上,迷惑了不少读者,而“那不勒斯三部曲”出版方就此事态暂无回应。

资深出版人贺圣遂谈到,畅销书就是耀眼的明星IP,书商很难抵挡住“热搜”的诱惑力,但如果只是蹭热度蜂拥而上,更多是泥沙俱下,倒了读者胃口。事实上,“那不勒斯四部曲”在意大利本土市场,也遭遇了“跟风书”撞脸现象。彭伦介绍,四部曲的第一部小说《我的天才女友》率先走俏后,意大利另一出版公司立即出版了一本小说《L'apprendista geniale》,中文名直译为“天才的学徒”,不仅书名与《我的天才女友》意大利书名《L'amica geniale》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封面设计元素和装帧风格也极为近似。

从常态借鉴沦为恶性模仿,“挣快钱”何时休?

近年来,“搭便车”“蹭热点”现象在图书市场屡见不鲜,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力,书商在书名上可谓下足功夫,简单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似句式,“以假乱真”,混淆耳目。

这甚至形成了一类起名体,如“那些事儿体”——《明朝那些事儿》《老北京那些事儿》《水浒那些事儿》;“那些年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男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学编辑直言,一些模仿者接踵而至,但更多是书商找个“枪手”或工作室“剪刀浆糊”一番,“攒书”速度极快,且成本低。虽有了一时的热度,却不顾图书的质量。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书名打擦边球钻空子,极易造成读者的误认混淆,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独家版权出版社图书的正常销售。书名与作品,是著作权人思维创作的成果,但目前书名并不在《著作权法》保护范畴。于是乎,一旦书名及书中话题制造出传播热度,就成了众人垂涎的“流量担当”;一个热词或概念火了,立马引来众多“撞脸”书名,乃至全盘“复制”热门书版式或内容框架,书名相近的“山寨书”频繁轰炸着读者神经。但低成本的获利方式,依然让书商厚着脸皮搅浑水,比如前两年的跟风版《人类简史》至少也印了四五万册,盈利可观。

在贺圣遂看来,创意输出与图书策划能达到什么水准,检验着出版方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碰瓷式出版”可休矣。

转载自《文汇报》

新闻推荐

开局平稳!一季度GDP增长6.4%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成绩单”,记者结合各部门发布的同期相关数据,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脉动。1GDP:增长6.4%,经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那不勒斯四部曲”火了之后,国内图书市场又来了个“三部曲”。业界认为,出版商对热点的捕捉可以理解,但一味“挣快钱”、炮制“速食快餐”,稀释了优质品牌,背后的浮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