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全媒体联合报道组
一切才刚刚开始!
大湾区语境下,深圳充满二次创业的热力和激情。全新出发的紧迫感,从每一位采访对象身上都能强烈感受到。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粤港澳大湾区蓝图已绘就,如何增强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 ”
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志英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由于临时有会,接受我们采访时已近下班时间,这位干练的深圳人言简意赅:“深圳要在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全球一流湾区中心城市的坐标系中,找准位置,用全球视野审视自身资源禀赋,面向世界,推动各领域走向高端。 ”
见事早行动快,历来是深圳人的特长。在深圳采访期间, “全球一流”“国际标准”“现代竞争力”“颠覆性技术”是政府官员口中的高频词。机遇面前怎么干?研究政策,搭建平台,引进项目——我们看到,各个层面正对标这些“高频词”强有力展开工作。
毋庸置疑,再次出发,深圳充满自信。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已找到了更为阔大、更具深远意义的坐标:全球一流湾区中心城市。
这个坐标下,从产业演进到城市影响力提升,深圳品质将融入更具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沿、高端元素,在最具活力的世界湾区经济板块中探索“深圳路径”。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将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
纵观世界知名三大湾区,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的关键所在。像旧金山湾区以环境优美、科技发达著称,拥有举世知名的硅谷和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多所著名大学,云集了谷歌、苹果、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和特斯拉等企业全球总部,因此一直有“科研湾区”的美誉。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在许多前沿领域已有所布局,但尚存“短板”。赵志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定位。 ”深圳在其中如何发力?首要问题是看到差距所在。
在基础研究领域,可谓“先天不足”。深圳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认为,“深圳起初没有大学,这在基础研究领域就比较薄弱,后来创新思路,采取和国际最好的大学联合办学等方法,逐步补齐‘短板’。 ”
在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段表述:“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建设高水平大学。 ”另外,为打造科研前沿阵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在加快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也在筹建中。
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携手合作,深圳颇为务实,讲求精准有效。用吴思康的话说:“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这种整合战略资源为我所用的创新思维,正是当下有些城市谋事干事所缺失的。
记者了解到,深圳将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持30%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重点建设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一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语境下,深圳将抢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契机,把自身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创新优势,与港澳、广州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深圳提升创新型国际化城市创新能级,从而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在深采访期间,有关政府工作人员介绍,3月30日,第11届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将举行。这一高端峰会是深圳结合自身产业禀赋,连续多年创意搭建的重磅产业交流发展平台。
谈到禀赋,深圳对标的世界三大湾区中心城市各有千秋。纽约主打金融服务,东京优势在于庞大的产业集群,而旧金山则以硅谷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闻名。
审视深圳,正在依托IT产业积淀,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5G与人工智能领域站上全球科技风口,从而在世界湾区经济增长极中形成鲜明产业特色。
IT产业是当今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之一。 “深圳把IT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涌现出华为、腾讯等一批世界级IT领军企业和数以十万计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也聚集了中国电子信息前十强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总部。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副处长王海金介绍。
近年来,深圳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IT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了从硬件研发、先进制造到软件开发应用的完整创新生态产业链,大有建成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 “大湾区硅谷”之势。
深圳市政府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剧透”了一个细节:为了把IT领袖峰会办得更好,前段时间专门拜访了马云,他也提了很多建议。
这个细节折射出深圳人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对行业新趋势引领和推动的迫切愿望。每次峰会,通过与业界领袖之间的交流学习,达成共识及重量级合作。可以说,正是这种精神让深圳一直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差距,力促信息技术产业傲然不群、一骑绝尘。
此外,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领域,深圳蓄势待发,志在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王海金介绍,深圳助推产业发展的重磅平台还有高交会、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等,有效推动来自全球的人才、资本、技术集聚、交流,形成产业“虹吸效应”,增强了产业优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带动下,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可以预见,以高新技术为特征,深圳正日益走向全球产业链高端。
新“深圳速度”
和世界三大湾区相较,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聚集、建成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不逊色,但在国际影响力、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环境品质等方面还有差距。
“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在营商环境、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将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标,可以看到差距,同时也能看到深圳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路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言:“此举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无疑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 ”
深圳前海国际海运中转分拨集拼中心,一批从越南进口的自行车配件近日按照货物流向完成分拨,进口货物直接经园区进口,中转货物和同一航线的一批套装玩具拼箱后,启航发往墨西哥,一改原来在新加坡进行分拨集拼、再经香港中转的物流模式,大大减少企业的仓租和人力成本。
记者了解到,建设前海国际海运中转分拨集拼中心,是深圳海关促进大湾区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增强深圳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对标“国际标准”,类似创新之举,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这里平均三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的制度创新释放出发展红利,2012年以来,片区注册企业平均每年都差不多增加一倍。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传播中心主任焦伟说。
从过去的 “三天一层楼”到现在的“三天一制度”,前海正在打造新“深圳速度”。
这就是深圳,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十年前,比亚迪公司45辆e6纯电动出租车在深投入运营,成为全球首款投入公共服务的纯电动出租车。如今,深圳出租车已基本实现纯电动。
十年前,深圳成立30周年之际,时任市委书记王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学中国之长世界之长创深圳之新。 ”并坦称深圳还有梦想,深港一体化发展也不是不可能。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已全面开启。
大潮起珠江,鹏城再出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大湾区时代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破除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约束,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大胆改、自主改,持续推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创新政策和举措”……
深圳,大湾区建设中动力澎湃的“发动机”,正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当惊世界殊”的新奇迹。 (执笔:刘红星)
新闻推荐
2018年以来,监管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扶持民企和小微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