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杨诗煜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了《中国境内医院并购活动回顾及展望》,报告中提到受政策红利影响,2016年医院并购数量达到巅峰;近两年医药行业一系列改革举措使交易进入调整期。
2015-2016年是交易高峰期
普华永道统计了2013年至2018年的数据,提出在社会资本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驱动下,社会资本投资医院呈现出三个阶段:准备期(2010-2014年)、高峰期(2015-2016年)、及调整期(2017-2018年)。
准备期主要体现各项政策红利的效应,医院并购交易的规模日益扩大。数据显示,2013-2014年,被投资的民营医院数目为公立医院的8倍左右,其中2014年民营医院投资与并购交易数量增加了30%,交易金额达到60亿人民币。
2016年,交易金额随红利效应达到了顶峰,高达161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交易数量大增,其中被投资的民营医院数目同比增加了66%,而公立医院则从2015年的4桩交易迅速涨至35桩。不过,虽然公立医院交易数量仅为民营医院的二分之一,但二者的交易金额占总比相差不多,分别为46%,54%。
调整期内,公立医院投资并购交易数量连续回落至2018年的6桩,二类医院投资总额也随之略降了10%。然而这两年中,民营医院交易数量依旧保持稳健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了99件。
技术壁垒高的专科更获投资者青睐
就医院类型来看,专科医院在2016年-2018年为投资热点,2018年交易金额达82亿元。截至2018年,在专科医院个行业中,妇幼累积的交易金额仍然为各专科最高,六年内共计达56亿元。但2018年妇幼专科交易金额大幅下降七成,报告中解释,剧跌是由妇幼专科目前投资饱和,且专业技术壁垒低导致竞争激烈而造成的。
普华永道认为,眼科、肿瘤及脑科等技术壁垒高且产业链价值高的专科易受到综合型上市公司及医疗管理集团的追捧。数据显示,这三类专科在2018年跃居前三大已披露交易额的投资专科行列。
医改带动地区医院投资发展
在区域分布方面,就境内而言,2013-2018年北京仍然是交易规模最大的地区,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在境内境外总占比分别为16%,17%。而在一些医改先行、有特色医改模式或较多医院并购成功案例的地区,例如广东、四川及江浙地区,医院投资交易金额及数量同样增长强劲。
境外并购数量占比仅为8%,然而交易规模较大,因此在并购金额占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地区在海外最大的并购交易为2016年华润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癌症和心血管服务提供商GenesisCare 50%-70%的股份,交易金额达17亿澳元(约80亿人民币)。在这项交易的带动下,澳大利亚跃升为并购金额最高的境外国家;而并购数量的数据显示,香港依旧是最受欢迎的境外医疗投资地区。
医疗健康上市多选香港
普华永道对医疗健康行业上市进行分析,发现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近五年主要在香港主板及新三板上市,尤其香港主板由于上市成功案例较多且筹资金额较高,成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上市的热点地区。
2018年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额达到76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加了约64亿元人民币。普华永道认为,这主要是平安好医生在香港主板上市,并融资约86亿港元(约71亿元人民币)所致。
但是,受近年两票制、药品零加成以及社保控费等影响,医院投资回收期有所延长。炒作效应及近年来医院回报率的下降,使医院及医疗机构上市之初的收益率处于最高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收益率及回报率逐步下降。
报告分析了登陆香港交易所的15家医疗公司2015-2018年的平均市盈率、投资回报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确证了其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的说法。
展望:持续调整期
普华永道预计,除非发生经济环境和政策的重大变化,医院行业的投资将会处于持续的调整期。投资重点使投资民营专科医院,国企医院剥离,以及医院的再次交易。
此外,报告还预期未来由于民办医院比例增加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进入并购市场的医院资源扩大,重组型和再次交易的医院并购增加,整体医院并购数量会持续增长,有可能出现大型交易但平均交易额降低的局面。
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将会对医疗技术及各项诊断产生深入的影响,为医疗行业的投资提供更多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提出医院投资会存在目标矛盾,即投资方目标盈利,而医院管理层是以医院知名度和医院发展为目标。这二者乃至医护人员、患者、政府之间的目标差异将会给医院或医疗机构在投融资后的运营及发展带来各项难题和挑战。
新闻推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首次将“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并列,这个变化代表了对房地产发展更清晰的定位:市场的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