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鲍青
震动朝野的弹劾庆亲王大案,最终以御史蒋式瑆被惩治而告终。此案之后,庆亲王安然无恙,蒋式瑆仕途则受到重挫。此后他由官入商,开始投身近代民族工业,为近代工业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蒋式瑆最令人称道的营商之举,乃是创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为京师用电普及出了许多气力。
当时北京地区“电”只局限于皇家照明,电力供应尚未进入普通百姓人家。光绪十四年,在西苑安装了皇家第一台发电机组,主要供给宫廷用电。十五年后,德国商人创办“电气灯公司”,专供东交民巷使馆区用电。
黑夜低垂时,只有宫廷、使馆区才有电灯亮起,大部分北京地区笼罩在黑暗之中。
德国商人看到北京公共用电供应的巨大商机,准备在使馆区外筹建电厂,意图垄断民用供电。
德国商人向清政府提出,自己希望获得在北京供电30年的专利权,意欲控制北京电力事业。在德国的带领下,其他列强也都觊觎北京民用电力事业,试图分得一杯羹。
蒋式瑆被罢官后,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近代工业发展上。他看到蠢蠢欲动的外国资本,决定创立民族企业阻止外国势力扩张。他联合几位关心时事的官员,以“挽中国之利权,杜外人之觊觎”为宗旨,发出准备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倡议,希望能拥有中国人自己的电力事业。
蒋式瑆不仅发出倡议,还拟订了具体的发展规划。他提出由中国人自行募集20万两白银作为股金,成立股份制公用电气事业公司。等到股本募集至8万两白银后,蒋式瑆等人向清廷正式奏请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光绪三十年,清廷商部批准呈文,次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成立。公司设立董事会和股东会议,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创办人蒋式瑆等三人为公司总董事,公司大事由董事会讨论,但决定权在总董事手中。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刚成立,就面临外国资本的围剿。德国电业公司拟筹建新的电厂,扩大自己在北京的电力版图,将触角深入城区边缘。蒋式瑆发现他们的意图后上书朝廷,要求限定外国电力公司只能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经营。
在打击对手之余,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先是向英国电气公司订购两台蒸汽引擎,接着又购置两台交流发电机。这些设备安装完成后,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可以供应官府衙门、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和富家大户用电,及繁华路段路灯照明。
蒋式瑆虽然努力经营电灯公司,但公司财政状况依旧举步维艰。在清末,由于社会经济趋于凋敝,百姓生活并不富裕。为了乱世求生,百姓往往节衣缩食,对改善生活的欲望较低。当时普通百姓家庭照明,主要使用煤油灯,让他们改用比煤油价格稍贵的电灯,并不乐意。所以当时能用得起电灯的,还是少数富裕大户和官宦人家。蒋式瑆的电灯公司,虽然不断宣传电灯的优点,但其服务的用电人家只有几十户,公司营收非常惨淡,在亏损和倒闭的边缘挣扎。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商业兴起。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迎来了一段发展的春天,社会用电量迅速提高。当时煤油价格不断上涨,使用电灯反而更加便宜。除了价格优势外,电灯使用更加方便,火灾危险也比煤油灯小很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使用电灯。随着市民用电户增多,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经营才打开局面,由亏损变为盈利。
依靠电灯公司的盈余,蒋式瑆得以继续投资其他工业企业。1917年,蒋式瑆先是在河北滦县开办火柴厂,后又出资在唐山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他给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水泥起名为“马牌”,有“策马奔腾”的吉祥寓意。
晚年,蒋式瑆为故乡做了很多好事。据史料记载,每次回乡,老百姓都是“黄土垫道,倾巢出迎”。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5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上交所将设立“上证G60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