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戴元清(右一)在农村电商服务站里为乡亲们介绍家电。本报记者 于灵歌 摄
新粉刷的二层店面门前竖起红色的充气拱门,喜庆的祝贺条幅挂满门墙……年前,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武盛村,80后小伙戴元清负责的新店——天猫优品服务站开业了。
往年这个时候,他还奔波在回乡过年的路上: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卧铺,行驶2000余公里抵达莆田。而今,他负责的店面距离父母家只有两公里,妻子和孩子就住在店里。
“与外出打工比起来,现在我和家人的生活都得到了大大的‘升级’。”戴元清说。
早前,戴元清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父亲因为腿部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靠经营家门口的小卖部为生,母亲则靠打零工维持家用。他很早就外出打工。
2012年,戴元清在老乡的介绍下,到北京一家建材市场做建材销售工作。在北京打工的4年间,一家人曾挤在建材市场附近20平方米的平房中。“很辛苦,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长了见识。”
2016年底,戴元清返乡过年时,看到了农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村小二”的招募通知。“如果能留在家乡创业,还能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不试试呢?”尽管没有经验,戴元清还是报了名。
经过应聘,在全县200多个报名者中,戴元清成为进入试营业阶段的40人之一。就这样,他从电商零经验到“村小二”,有了第一步“升级”。
“农村电商是啥呀?不就是收发快递的吗?”试运营阶段,村民们大多不理解。在戴元清开设服务站之前,村里的人取快递要去四五公里外的收发点。他就一家一家去敲门,普及网购知识,推广开在“家门口”的服务站。
店开起来了,关于如何运营,戴元清自己也没有经验。村里老年人多,常来服务站里让戴元清帮忙网购商品,有时要在电脑上挑很长时间。于是,他手把手地教有智能手机的老人操作。
慢慢地,戴元清的经营意识也“升级”了:“面向村民要有服务意识,周转运营则要有互联网思维。”他根据需求进行采买,逐步积累起村民对服务站的信任,“村民们想到网购,会第一个想到我。”
经过一年的运营,到2017年底,戴元清的月收入达到了1万元,营收业绩在全县排到了前3名。
2018年,戴元清将经营范围从日用品扩展到了数码家电。因为业绩优秀,戴元清成为农村电商的认证讲师。2018年全年,戴元清的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今年1月收入达到了4万元,是过去打工时一年的工资。
如今,戴元清家早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妻子在服务站里负责日常打理,孩子们上了村里的小学,父母家装了空调,打算两年内把老房子翻新。
戴元清的“升级”之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截至2018年12月,莆田市秀屿区线上报名农村淘宝“村小二”总人数已经达到2000人。全县共开通70个农村淘宝服务站、31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分站,覆盖超过100个村点。
下一步,戴元清计划雇一名店员帮忙打理业务,自己则要继续学习,扩大经营。“不论是销售、运营还是管理,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还有许多知识要补。”
新闻推荐
北京“深夜食堂”有望配搭“深夜地铁” 一季度将密集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计划打造10条特色示范商业街区
新京报讯(记者周依)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北京市将推出促消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服务消费、鼓励传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