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优酷《以团之名》:原生态背后还有好苗子吗?

2019-01-24 20:37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 / 骨妹

1月22日晚,《以团之名》录完第四期。

上周四,节目抢播了一天,引发热烈讨论。

全开麦,不修音,新生各种神操作……看过节目的人,对它“太强调综艺感”和“过于原生态”感到不解,但主创却自有安排。

正式录制前一晚彩排现场,《以团之名》总制片人彭正圆坐在导师席,看完了八队的表演,一个个提出意见。第二天,他们挑出了20位表现突出的新生,对着全国媒体表演了首秀。

彭正圆并不怕被diss。

网娱君问,后悔没修音吗?“我不后悔。”他坚称不想过度包装:“破音了失误了,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末了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句:“当然我也不是冲着被diss去做的。”作为新节目,难道只能挑人家选剩的?事实并非如此,他告诉网娱君:“在这些学员身上,我们看到了跟其他节目不一样的点,所以才选择要做。”

竞争如此激烈,优酷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档节目?

面对第一期的舆论,他们打算如何调整?我们在无锡找到了答案。

《以团之名》:为什么抢跑?

节目广告主也曾很不解,原定周五播,为何突然提档?

节目总监制、阿里大文娱优酷综艺监制中心总经理宋秉华告诉网娱观察:“大家容易把它阴谋论或剧情化,抢先一天播,是不是要打压竞争对手?真没这么想。就特简单,几个人一商量说,各方面都Ready了就上吧。”

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尽快看看观众反馈,“我们好尽快做调整和修改。”从《以团之名》第二期的预告片来看,第一期被观众诟病的打光和滤镜问题已经得到了修正。未来还没完全定下,依旧在摸索。优酷的逻辑是,网综不应该思维定势,都试一试,最终根据数据反馈,随时调整和改进。

优酷:为什么一定做《以团之名》?

据介绍,优酷内部调整后,《以团之名》虽然经历波折,但远没外界想像严重和戏剧化。在重要题材上,优酷从不打算缺席。

宋秉华回忆称,当时大文娱班委听了招商情况都拍案叫好。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别家没有的突破口。

首先节目模式——从一开始就选择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拼,在强调新生能力提升的同时,更看重团队相互磨合成长的过程。

节目第一期新生亮相,第二期选出10名班长,相应组成10个班级。遵循的是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比拼,新生之间荣辱与共的原则,实打实从零开始培养团魂。

其次是故事性。节目成或者不成,考验的是讲故事的能力。彭正圆告诉网娱君:“我们在这些学员身上看到了跟其他节目不一样的点,有的东西还未被挖掘出来,我们一定是看到了这些人的优势,最后才会决定做。”

所谓优势,青春、阳光是基础,其实是人物性格、精神面貌,能代表当下年轻人,能传递正能量。

以因《变形计》走红的杨桐为例,第一期,初登舞台导致紧张过度出现失误,被吐槽实力有限,“但他融入团队以后,团队会给他的一些力量,他的实力也会有一个飞跃。 ”彭正圆坚信:“观众也会想看到这样一个飞跃。”组成班级后的故事,个人的成长和逆袭,队内的分工竞争,才是他们核心想挖掘和表达的东西。

“有争议总比没人讨论强”,在宋秉华看来,第一期的负面评价并不能阻挡他们做团战的决心和信心。毕竟,“组成团队不是形式,更需要粉丝心智的建立、配套的团队发展规划。”

2019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文娱后备力量?

新生代后备力量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坐拥阿里背后庞大的生态资源,不充分利用,或许才是真正的遗憾。

要想促进产业良性运转,作为平台方能做点什么呢?

以《以团之名》为例,他们不想要单纯选一些唱跳好的选手。“确切地说,不是要选出一些国外模式的艺人,我们更希望每一个选手在这个过程里得到锻炼。”

宋秉华认为,仅通过12期节目把一个素人打造成艺人基本是无法成立的,但把他们当成文娱产业的后备力量,把素质训练和考验都经历一遍,能促进自我认知,也是对艺能和艺德的锤炼。选出一人气团体,靠消耗他们的人气赚钱,并不是阿里长远要做的事。对此,优酷也承诺,节目播出期间选手的最佳状态不会是终点,会成为选手在节目结束之后的起点,让团体在节目结束后仍然呈现良性增长的趋势。

谈到“粉丝经济”, 宋秉华甚至表示自己很排斥:“互动肯定有多种维度。但不能以挣钱为目的。任何一个互动动作,我们都是先反问自己,这会导致我们的用户乱花钱吗?如果导致一些不理性的花钱,我们坚决不做。”

那么,优酷做《以团之名》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据了解, 该节目的后续规划中,将和优酷同步筹备的漫改剧《头条都是他》组成“一剧+一综”的内容矩阵,将打通包括艺能培训、爆款剧综制作、音乐专辑、LIVE巡演、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环节,打造首个艺人培育全产业链开发的样本。

总的来说,作为一档原创节目,《以团之名》的版权在开播前就成功输出到海外还是不错的,如果未来后续内容调整得好,能挖掘出新亮点,讲好故事,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新闻推荐

“舌尖上的安全”需永远警钟长鸣

编者按:“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无益菌’?”“咖啡是否致癌”……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了201...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优酷《以团之名》:原生态背后还有好苗子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