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贷长用”是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遇到的一大痛点,近期,这个问题引发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力度,“现在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企业也无奈只能短贷长用。”
10天后的1月2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3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信贷市场上3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比较少。那么发放中长期贷款,银行的顾虑在哪里呢?如何才能鼓励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
银行VS企业:控制风险与获得长久资金支持的博弈
一位沿海地区上市城商行信贷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向民企发放的贷款一般是1年期的,某些3年期或者5年期的贷款非常少,一般都是大企业集团。“我们会倾向于房地产企业,因为它们不计较利率”,该人士坦言。“小微企业基本不可能长期(贷款),除非改还款方式,从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变成分期还本息”。他说,“银行本质上还是觉得小微企业还款有风险,所以发放贷款基本都是一年期的。一年时间短,可以短期内收回本金。万一真的发生还不上款的情况,一年也可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一位沿海股份行支行行长向澎湃新闻介绍,目前他们对民企发放的贷款都是一年期,除非项目贷款,可能会期限长一点。“但这种项目贷款我们都要求有严格的抵押物,而且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事行业等等都有要求,一般的民营企业达不到这种3年期以上贷款的标准。”该支行行长表示,如果未来要对民企发放3年期以上的贷款,势必会增加更多的精力去跟踪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情况,“3年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还是比较长的,有的企业可能都熬不过3年就倒闭了,有的企业能从一个刚创业的公司到发展非常庞大,时间拉长了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对贷后的追踪肯定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但是我觉得这种长期贷款肯定还是少数,毕竟符合资格的企业也少,银行从自身风险和利益的考虑也不会把发展这种业务作为主流。 ”
一位江苏民营企业主则告诉澎湃新闻,短期贷款基本都是1年,但是厂房建设、购买机器、雇佣人力这些前期投入很大,如果一年内不能盈利的话,只能找亲戚朋友借钱,或者借一笔民间借贷,先把银行的贷款还掉,等过一段时间新的银行贷款下来以后,再还掉之前的民间借贷。这就是过桥贷的由来。“民间借贷往往利率很高,月均利率在20%以上。对小企业来说,这是很大的成本。所以我们还是蛮希望有这种3年期贷款的,可以免除中间续贷的麻烦。如果中间续贷不成功,或者银行放款慢一些的情况,企业在那个时期是很难周转的,”他说。“我们也希望银行能延长一些贷款的时间,让我们不用拆东墙补西墙,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流去支持企业发展。”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澎湃新闻说,银行和企业都是盈利机构,都想把各自利益最大化,因此肯定存在着竞争。但是银行和企业又是相生相依互利互惠的关系。企业好了银行自然会好,而最不希望企业倒下的也是银行,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政策的具体落实是每一家支行,每一个信贷员去操作的,坏账发生在你头上,你会考虑宏观上的问题吗?如果对于中长期贷款有更多的激励机制或者容错免责机制,自然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开展这项业务。”上述大行人士说道。
中长期贷款: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发展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银行多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投放贷款。比如,1月23日,央行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相当于一次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定向流动性注入+一次定向降息(MLF利率是3.3%,现在是3.15%)。不过,在如何鼓励银行增加中长期贷款方面,尚未看到有关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长期贷款着眼于三到五年的发展,不但给了民营企业定心丸,更给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扩大投资和发展,为经济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给予更多的支持。
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何飞对澎湃新闻说,中长期贷款,要注意发改委提到的“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以前先进制造业以国有大企业居多,现在一些民企也对这块兴趣比较大。支持好一些的民企开展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布局,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先进制造业的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回报较慢。所以中长期贷款的引入是很重要的。“新动能的培育需要过程,很多经济结构调整没办法立刻看到成效,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何飞表示。
“其实引导银行向先进制造业提供中长期贷款,也是通过信贷资源进行行业调整的手段。一些落后的过剩的产能会因为得不到银行的支持慢慢出清、淘汰,而一些新动能会慢慢发展壮大,这就是通过资金进行重新资源配置提升行业格局的过程。”何飞说。
何海峰分析,给民营企业贷款,需要“三力协同”。所谓三力,指的是压力、动力和能力。
压力是指银行在经济下行时面对内外部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监管部门考核和指标的压力。对于前者,银行要积极主动采取进取态势和做法迎接不利局面,对于后者,监管部门可以对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可能会引起的银行不良率上升给予一定的弹性,在保持宏观审慎的原则上采取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要让银行对民企发放中长期贷款,就要给他们动力。这一点上,国家发改委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可以对优先发展、优先支持的行业列出目录;央行可以对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银行进行定向优惠,包括使用再贷款政策等。
能力是指回到银行本身。 “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比,更加需要银行做好对行业、企业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工作,建立数据模型把握好风控,同时加强贷后综合服务,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银企双赢。”何海峰表示。
何飞分析,这种中长期贷款,其实是“债券+信贷”双支持的模式,让企业得到一条龙服务。这不仅是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疏通传导机制的作用。比如牵头梳理一些重点行业、重点培育的企业名单给银行,促成银行和保险、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等等,为这些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发债和信贷环境,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助力。
新闻推荐
2018年,银行理财步入全面转型元年。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表现进入上升期。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