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财富逐年增加,财富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二。” 1月17日,广发银行副行长宗乐新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此次以“助力全面小康,助推消费升级”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家庭财富健康报告》,该报告是通过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西北七大区域、23个城市近万个样本的深入调研分析形成。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家庭户均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7.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预计2018年全国城市家庭总资产规模高达428.5万亿元,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61.7万元,户均可投资资产规模为55.7万元。中国家庭财富逐年增加,财富总值已位列世界第二。
报告指出,中国总资产规模前20%的家庭资产规模和美国相当,为454.5万元,接近美国家庭的530万元。
“中国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当中比较偏爱银行存款,但是实际存款利率为负。”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舒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一些自身的特点,第一个方面,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当中比较偏爱银行存款,所以,在家庭的各类金融资产当中存在配置不均衡的情况。数据显示,家庭金融资产当中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了42.9%,其次是理财产品,为13.4%,而在风险类资产上的配置就比较低了,股票的占比大概是8.1%,基金占3.2%,债券只有不到1%。
“当前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人民币1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017年城市CPI为1.6%,而人民币1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仅1.5%,表明存款一年后货币购买力下降,实际存款利率为负。” 徐舒说。
报告同时指出了中国城市家庭财富管理存在的五大不合理现象:
一是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过高,挤压了金融资产配置。数据显示,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远高于美国的34.6%;而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仅为11.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2.6%。较高的房产比例吸收了家庭过多的流动性,挤压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二是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半家庭不接受本金有任何损失,刚性兑付要求较强。数据显示,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同时又期望较高的理财收益。
三是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对于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周期,选择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的家庭占比分别为35.8%、37.2%和33.7%,可见大多数家庭接受的是1年及以下的回报周期。
四是家庭的投资品类缺乏多样性。数据显示,67.7%的中国家庭仅仅拥有一种投资品,22.7%的中国家庭拥有两种投资品,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家庭仅仅占到10.6%。对比我国和美国家庭投资品种的多样性,拥有三种或者三种以上投资品的美国家庭占比高达61%。
五是家庭商业保险参保率偏低,仅有不到15%的家庭成员拥有商业保险,且家庭更愿意为未成年子女投保,忽视对家庭顶梁柱的保障,10-18岁家庭成员参保率最高,为21.3%,其次为10岁以下家庭成员,参保率为19.5%。
对此,宗乐新认为,家庭金融知识水平不足,是家庭财富管理不健康的症结所在,不利于消费升级战略实施,也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推进进程。金融机构应更多地向家庭普及金融知识,并为家庭配置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使其清楚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期限等基本概念,进而达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此外,在当下市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家庭自身应有风险自担意识,需意识到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
新闻推荐
“想通了!我终于想通了!”卡尔·马克思从床上跳起来,脑中是康德和黑格尔的交锋。年轻的马克思进入了普鲁士的第一学府——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