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正处于暂停营业的邻家便利店。东方IC 供图
在关店三个多月后,日前,多处在北京市内核心地段的邻家便利店门店贴上封条,被转租或被人寻求接盘。法院对被执行人邻家的财产依法予以查封,近3000名员工申请仲裁。
邻家便利店作为国内零售行业的一匹黑马,追求在服务上贴心和创新并重。这家高速扩张的公司在两年多内开出了160多家便利店,今年8月,却因股东善林金融的P2P业务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所有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停。
曾自诩为“天涯若比邻”的邻家便利店,致力于成为消费者生活中最暖心的服务管家,也曾在提供服务的范围和质量上都下足了功夫,仍难逃关张的命运。邻家败局对于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的便利店行业,将带来何种的启示?
资本纷纷涌向便利店行业
近年来,因为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线下被认为是获取流量的重要入口,线上线下融合也被认为是未来趋势。便利店因为空间小,与消费者距离近,可以与电商平台融合,因此站上了资本的风口。一时间,零售巨头、线上快消大品牌商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仅在北京,就有全时、邻家、便利蜂、爱鲜蜂等十数家新便利店品牌。
无论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或者是京东的刘强东,都在对便利店行业投资或者收购,甚至自家建设商铺(如马云的无人超市、盒马鲜生和刘强东的超级物种),进军便利店行业。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便利店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速,门店数量呈井喷式发展,2017年中国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市场规模超1900亿元。
便利店领域正处于线下的小风口,尤其是2018年,便利店市场融资消息不断,资本看好便利店的原因,是其线下流量的入口价值。包括见福便利、Today便利、每一天便利纷纷获得融资,其中Today 便利的估值超过30亿元。
今年8月,瑞幸咖啡宣布进军轻食市场,至年底全国所有门店所有轻食一律五折优惠,并宣布年底前将在全国建成门店2000家。据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介绍,瑞幸咖啡自运营以来已完成门店布局809家,服务用户350余万,销售杯量1800余万。
事实上,便利店在快速扩张、加紧跑马圈地的持续“高温”环境影响下,太过“急躁”的狂奔,暴露了一些违背零售发展规律的问题。记者注意到,这些纷纷关闭门店的便利店品牌均开业仅仅几年,在资本簇拥下兴起,又在资金断裂后黯然“落幕”。
P2P的快速回报率与零售慢行业冲突
作为便利店的新生力量,邻家以行业标杆进行自我要求,并不断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翻译后的“Family Near By”,十分传神的诠释了邻家的品牌精神。曾经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被誉为代表中国便利店行业向全世界发声,无奈命运多舛。
据悉,8月1日爆出的邻家便利店168家店一夜全部关停,不仅因为它每月亏损在500万左右,而且它的唯一出资方“善林金融”的P2P业务爆雷,法人投案自首,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全面关店。
中招的还远不止邻家。北京全时便利店成立于2011年,复华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1%,是其第一大股东。据了解,复华控股旗下P2P平台海象理财已延期近3个月,爆发严重兑付危机,进而殃及复华控股资金链。
业内人士指出,便利店这个回报期漫长、利润率不高的行业,在传统零售业里长期都属于慢速度的产业。只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小业态发展红利。很多新创立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和日系便利店,在过去4年都有过快速的逆势开店增长。
8月1日午夜开始刷屏的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公开信提到,极路由现金流断裂的一部分原因与它的“0元购”功能合作方“i财富”有关:i财富主体“深圳前海大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于6月21日被立案侦查,在i财富平台暂停到期项目兑付、停止新发所有投资标的、核心渠道京东下架0元购类金融产品之后,用户和经销商大量退货,供应商要求立即支付到期货款,把极路由逼到了绝路上。
再往前,小米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在小米VIP和小米运动中推广P2P平台,7月24日用户爆料其中多个P2P平台爆雷,小米应用商店第一时间下线了3000多款金融类APP。截止到目前,经初步统计,向小米投诉相关P2P平台风险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新品牌便利店,前期后端和基础设施投入非常重。在门店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门店运营品质、日销水平和供应商议价之间的经营正循环,有着太多的考验。
能够在品牌创立两年内,解决单店运营的正毛利水平,已经是行业非常优秀的经营案例。至于实现公司总部的整体盈利,对于很多新品牌来说,还远远没到看见曙光的时候。
就在今年4月份,131便利店宣布获得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春晓资本。当时131便利店在北京已拥有31家门店,日均销售额约9000元,最高接近2万元。创始人陈登旺曾表示,2018年计划在北京落地100家便利店。值得关注的是,春晓资本也是君融贷金、聚财猫等多家P2P平台的投资方,而这些平台均在近期发生逾期。
创业公司的倒闭与危机来自资金链断裂,实则是早已埋下了“雷”,甚至连续爆雷的P2P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创业者应当对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建立更强的意识。
便利店怎样才能开得长久些 ?
今年以来,资本吃紧,VC开始洗牌。P2P的“雷”开始传导至创投基金,波及创业公司,形成了一个链条。邻家CEO王磊早前曾对媒体透露:“投资人曾要求过他们一年开20000家便利店,因为投资人确实不了解这个行业。通过两年时间的模式,投资人才逐渐理解便利店这门生意了。”
随着中国城市化加速,生活节奏加快,深入社区与商业区的身边便利店更受欢迎,满足了用户及时所需。无疑,便利店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介绍:“从便利店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来看,还处于一个粗放式的初级水平,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比92%,便利店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有数据显示,相比美国、日本每2000人有一家便利店,中国的密度只有每一万余人才一家。目前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便利店市场相对较为成熟,密度接近发达国家。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大量的二三线等城市,更存在着巨大拓围空间。有数据报告显示,即便像重庆、天津等较发达地区,饱和度才只有每1万~4万人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行业的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太高了,盈利能力比较低,国内的大多数便利店都不怎么挣钱。”一位便利店行业的从业者如是说。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租金和人工,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便利店看似经营简单,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如果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加之产品品牌购买频率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便利店想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饮品观察人士马磊认为,部分便利店品牌不顾自身情况盲目扩张,也是导致其处境尴尬一个重要原因。
零售专家胡春才告诉记者,便利店如果单店不盈利,只靠规模是行不通的。很多商超最后倒闭也是这个原因,单店盈利没做出来就拼命扩张,结果店开得越多,失血量就越大。
胡春才认为,在资本和市场都狂热的时候,希望创业者能更加理性地走自己的路,平衡好营收额与成本支出之间关系,精细化运营,及时调整企业的方向。
新闻推荐
从一个偏远村庄成长为繁荣小镇,发展成充满活力、初具规模的小城市,再到打造“东方好莱坞”金名片……改革开放40年,小小的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