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
有这样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次数为0,更奇葩的是,其总资产高达1210亿元,净资产134亿元,可目前市值仅88.7亿元,市净率仅0.66倍。
再一看,这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从2015年6月最高5566亿元,跌至目前88.7亿元,跌幅高达98.4%,比乐视网还惨(乐视网从近2000亿跌至117亿,跌幅94%)。
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海航科技!
从天津海运,到ST天海、*ST天海、S*ST天海,到天海投资,再到海航科技,名称不断变换,海航系收购后公司总资产从3.2亿激增至1210亿,净资产从-5亿多增至134亿,增长数百倍,可市值仅从40-50亿增至目前88亿,不足1倍!
不仅是海航科技,海航系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破净破到不能再破:供销大集净资产5.18元、股价2.79元,市净率0.54倍;海航基础净资产8.30元、股价5.33元,市净率0.64倍;海航控股净资产3.1元1、股价2.01元,市净率0.64倍;海航科技净资产4.63元、股价3.06元,市净率0.66倍;渤海租赁净资产5.74元、股价3.83元,市净率0.67倍……
海航系股票为何如此贱卖,如此惨不忍睹?原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高商誉。
还是以海航科技为例。三季报显示,公司总资产1210.8亿元,总负债1031.53亿元,负债率85.19%,这已经够高的了;总算还有不到15%、即134.24亿元的净资产,而商誉竟达154.16亿元。去掉商誉,公司净资产为-20亿,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资不抵债!
这150多亿商誉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来自2016年末,出资60.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92亿元),高溢价并购美国上市公司英迈国际100%股权。而当时公司总资产才127亿元,近400亿元的并购资金绝大部分是借来的,以至于财务费用从2016年3800多万,激增至2017年11.88亿,再增至今年前三季24.43亿!
再说那英迈国际,号称是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之一,1996年在纽交所上市,2014年世界500强排名第230。但财务数据表明,海航科技收购时已经走下坡路:2015年营业收入430亿美元,下滑7.5%,净利润2.2亿美元,降幅17.5%。花60亿美元巨资收购后,公司净利润虽然从2015年的2.47亿,增至2016年3.22亿,再增至2017年8.2亿,眼看三年期将满,立即“露峥嵘”,2018年前三季仅436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1.9亿,尤其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亏损扩大至3.9亿元!
公司收购英迈国际时并没有作出盈利承诺,但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的36号文已经明确指出,不管有没有盈利承诺和业绩抵偿,每年年终均需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海航科技头上高悬的150多亿商誉,经测试后又会减值几何?
不仅如此,这家并购着了魔的公司,今年本来还准备花75亿元,收购账面净资产仅3178.93万元的当当网,估值溢价高达234倍,如收购成功,商誉将超200亿元!幸好上交所关注函指出,其两笔合计42.7亿美元借款,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才不得已宣布终止收购。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止2018年三季报,A股共有2070家上市公司存在商誉,其中有227家公司的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例超40%,72家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例超60%,更有18家商誉规模超过净资产。如曲美家居商誉36.7亿元,占净资产188.9%;纳斯达商誉129亿,占净资产170%;顺利办商誉42.49亿,占净资产135%;炼石航空商誉25.16亿,占净资产187%;等等。
毫无疑问,商誉从2014年3000多亿,到两年后破万亿,再到今年接近1.5万亿,既是上市公司急功近利、拼命追求外延式扩张所致,也同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不够谨慎有关。像海航科技这样空手套白狼的疯狂并购,不都是有关部门鼓励和批复出来的吗?当时诸如“大手笔”、“并购盛宴”、“绘制海外并购新蓝图”之类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如今,“大手笔”成了“大败笔”,吃亏受伤的是广大股民,相关部门是否也该问责呢?
新闻推荐
11月30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江苏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这已是连续第四周未披露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