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再次迎来重塑生态的“大动作”。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落地。新规落地,威力初显。长生生物退市机制随即启动,*ST百特、金亚科技及时发布退市风险提示。除了市场普遍关注的“史上最严”外,退市新规落地还传递出哪些监管信号?围绕业界关心的焦点,记者采访了监管部门和市场人士。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
“出一家,退一家”
退市新规对信息披露类证券重大违法情形进行了类型化规定,明确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等四种情形。备受公众关注的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的具体情形也同步清晰:上市公司或其主要子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依法被吊销主营业务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存在丧失继续生产经营法律资格的。
新规落地,威力初显。深交所立即启动了长生生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意味着长生生物可能成为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第一股。11月8日至16日,*ST长生在投机炒作下出现7个连续涨停板,退市机制启动将让不理性的“博傻”资金付出沉重代价。
谁会收到下一张“红牌”也成为市场焦点。此前被启动强制退市机制的*ST百特、金亚科技在新规落地后及时发布退市风险提示。两家公司表示,继续维持停牌状态,待人民法院对公司作出有罪裁判且生效后,再依据新规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上交所强调,退市新规发布实施后,将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新规,对于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有一家退一家;深交所表示,针对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违法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
退市制度改革
仍将随着市场发展持续完善
“退市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证券法修改完善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推进,退市制度未来也将继续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退市制度没有“史上最严”,而是将持续升级。
在中国A股市场中,退市一直是个“老大难”。由于涉及利益主体众多,每每有上市公司到了退市关口,都遭遇重重阻力。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104家公司退市,其中56家为强制退市。
随着资本市场生态逐渐变化,市场各方对打通市场进出机制、改革退市制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14年10月,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增加了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安排。今年3月,证监会表示拟对此意见进行修改,并就修改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月,修改退市制度的决定正式出台。3个多月后,沪深交易所落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
2016年,*ST博元成为因重大信披违法退市第一股。2017年,欣泰电气成为因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特别是今年,*ST烯碳成为盈利情况下非标意见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因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也进入了终止上市程序,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再到长生生物,成为涉及公众安全退市第一股已“板上钉钉”。至此,2018年已有*ST昆机等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中弘股份被做出终止上市决定,*ST长生、金亚科技等4家公司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力度罕见。
退市常态化将成为大趋势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未来退市制度的继续升级方向是打造“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让市场在优化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反映真实价值。“打造这样的市场生态,才能从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保护广大投资者。”
此次退市新规在明确退市标准之外,还在优化退市环节上下了功夫,提高退市效率。重大违法退市情形的暂停上市时间,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除欺诈发行外的其他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申请重新上市,时间间隔由1年延长为5年。“一快一慢”的调整,释放出了退市从严的信号。
同时,还明确了欺诈发行退市的公司不得重新上市,一退到底,彰显了沪深交易所对欺诈行为的“零容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对于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进行直接退市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市场才能迎来长期健康的发展。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于佳欣)我国于23日发布了《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53项切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