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5位微博“大V” 造访了刚刚成立两个多月的上海金融法院。
这5名大V为秦朔(知名媒体人,微博号@秦朔朋友圈,下同)、王海丁(果壳达人,@江宁婆婆)、李大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岳屾山(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 向小田(知名财经博主,@向小田)。
本文图均为 微博@最高人民法院 图
据悉,此次活动为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微博政务、新浪财经主办的“新时代遇见新法院”活动第二站。
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最高人民法院)的图文直播,当日上午,5名大V先是前往诉讼服务中心,在诉讼服务中心的不同窗口体验立案程序。然后,移步到第一法庭旁听庭审。旁听庭审结束后,大V们来到二楼的信息中心,见证上海金融法院两微(微博和微信)的开通。
午餐过后,上海金融法院3位中青年法官在休息室与各位大V进行了面对面座谈。
“懂法律”“懂金融”“懂外语”,是大部分金融法院法官的必备技能,李大霄于是好奇法官们是否有投资经验,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金融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符望表示,金融投资的变化和风险很大,紧密贴近市场有助于了解市场,促进金融审判工作。综合审判二庭庭长竺常赟则讲述了自己为了研究案件曾进行小额投资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李大霄建议金融法官可以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投资实践,更了解市场。
金融法院的法官们案件审理量大,向小田好奇法官们在日常忙于审理案件的同时,如何保证审判资源对重要案件的投入?金融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符望表示,在金融法院立审执过程中均会投入力量发现、培育、审理、推广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以期树立中国标准、上海规则。
随后,李大霄与法官们探讨了证券市场如何保证“投资者”与“融资者”地位公平的问题。法院如何保证各方利益平衡,更好地保证相对更处于弱势的“投资者”利益?竺常赟表示,目前金融法院正着力研究加强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及做好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之间的平衡把握。在案件审理中怎样规范和平衡各方利益,也是法官们在日常案件审理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面对面座谈结束后,法官和大V们来到6楼会议室参加座谈会。
秦朔率先分享了今天参观金融法院的感受,他表示,过去通过媒体报道对上海金融法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百闻不如一见”,真正走进金融法院后才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这个全新的法院所带来的惊喜!他希望上海金融法院能够发挥司法裁判的价值,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榜样和帮助,惠及更多人。
“金融法院在新技术上的探索特别值得推广,希望能进一步发展技术,最好让我们律师和当事人能够在线使用更多流程。”岳屾山作为经常与法院打交道的“专业户”,对智慧法院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外,他希望金融法院作为一家专门法院,一方面要发挥好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增强普法的亲民化,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普法。
向小田表示,希望金融法院作为改革的实验田,可以积累比较好的业务经验推广给更多的基层法院,明确自身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扮演的角色,加强对外交流,在国际上发出更多更有力的声音。
李大霄则继续关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保护弱者、保护和爱护散户,希望金融法院能够在最后的关口提供一杆公平秤。
江宁婆婆则分享了自己在新媒体运营方面的感悟,他表示,虽然公检法三家机构的职能不同,但是在网络上为大家普法的初衷是相同的,“很多民众对我们的法律了解不够,我们为他们进行普法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项工作虽然累,但是确实能够服务大众,也为我们自己带来职业尊荣感!”
上海金融法院于今年8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为全国首家。金融法院属于专门法院的一类,审理与金融相关的案件。上海金融法院主要受理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如当事人各方均在上海,则诉讼标的额达到1亿人民币不满5亿人民币的案件,一审由上海金融法院管辖。如当事人中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外埠,则诉讼标的额达到5000万人民币不满3亿人民币案件,一审由上海金融法院管辖。
据了解,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两个多月以来,共受理案件1527件,标的额近人民币200亿元。在案件众多、人员精简的情况下,为了更高效地审理案件,上海金融法院引入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的力量,更快速地化解纠纷。1个多月前,上海金融法院刚刚委托上海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18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统计显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