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来源:青岛早报 2018-11-15 06:07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在“双11”购物节趁便宜囤了货,日用家居、服装鞋帽和母婴用品是人们最常囤的品类。73.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囤货后又后悔的经历,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比例更高。

囤积的物品不仅占用了居住空间,降低了生活舒适度,过了保质期还会造成浪费。可是,为什么一到电商的各种购物“劫”,许多人还是不约而同地放心“花呗”,事后却又想要“打折自己的手”呢?

消费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脑活动,大脑不只会考虑商品带来的愉悦,也会权衡购物对有限资金的消耗,然后才会决定买还是不买。也就是说,一个思维正常的大脑是拥有理性消费能力的。可是,当折扣、优惠券和各种满减一齐涌来,大脑便误以为自己占了便宜,一时之间,理性可能就离地了,疯狂的购物欲望又占领高地了。尤其是近几年的“双11”,商家设置的营销陷阱不断翻新,除了堪比奥数的优惠规则,还有买预售、虚假打折、产品质量打折等套路。每年“双11”过后,都有不胜枚举的维权案例,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说,在商家的忽悠下,大脑本有的抑制冲动的机制失灵是疯狂剁手的主因。那么,心理机制的失衡恐怕是囤货的又一大原因。囤货心理是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怪,严重的囤货癖更是一种心理疾病,有时会让人出现心悸出汗、心烦胸闷等症状。结果是,人们在商家各种促销的影响下冲动购物,一时兴奋过后,更多的是精神上漫长空虚的恶性循环。人们希望从购物中得到满足,之后却发现产生了更多的负罪感。

近几年,面对电商购物节,理性消费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共识。再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性,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货比多家”,择优而买。不过,要真正普遍实现理性消费,不仅要净化消费环境,加强对商家的监管,促使其诚信守法经营,还需要消费者看清套路,消除购物的盲从心态,转变消费观念,杜绝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做一个智商随时在线的理性消费者。

新闻推荐

短债配置佳期已至 银华安盈抢滩布局火热发行

近期,短债基金迅速“走红”。11月12日起,银华安盈短债基金(A:006496,C:006497)正式发行,其由2017年金牛基金公司银华基金打造,将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