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保险业严监管的背景下,众多险企主动转型,寿险领域的保费收入短暂“遇冷”,带动整个保险业前8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0.74%。不过,随着险企逐步向回归保障的方向靠拢,超过两位数的增速仍被业内所希冀。
与此同时,科技对保险业的赋能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保险公司、传统险企、科技企业纷纷加码,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众多保险细分场景中落地、应用。有专家认为,对保险业来说,2019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可能是从阴霾当中走出来,迎向光明的一年。
保费降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5746万亿元,同比增长97%,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912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0月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
从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保险业运行数据上看,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出现小幅下滑。
《2018年1-8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75万亿元,同比下降0.74%。在2017年同期,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77万亿元,彼时同比增幅为20.45%。
保费收入下降背后,寿险业的主动调整备受关注。在今年前8个月的2.75万亿元保费中,分领域来看,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810.26亿元,同比增长13.17%,而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9639.27亿元,同比下降了5.37%。
“此次行业负增长跟以往历史上人身保险业出现的多次负增长是有本质区别的。”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18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指出了背后的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在主动调整、节奏在我,逐步完善了产品和精算监管政策,绝大部分公司积极跟进,主动压缩高费用、高资本消耗业务,行业现金流充足,实现正增长的公司数量在逐步扩大;二是体现在目标导向、回归保障,过去五年,健康险、意外险基本维持两位数增长,今年新增保费下降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增长了32%;三是体现在量减质升,价值优化,2018年上半年比2011年负增长时行业的内含价值增速提高了13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提高了4个百分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黄洪预测,“预计未来20年,人身保险行业还能平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相互保险“走红”:前8月保费超36亿元
在保险行业减速提质的同时,搭乘着互联网的便车,相互保险开始走入越来越多中国保民的视野。
近期,支付宝上的一款互助保险计划“相互保”意外走红,由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和蚂蚁保险联合推出,9天内有超过1000万用户加入。根据介绍,其采用分摊机制,参与人根据实际出险情况,均摊保障金及管理费。这与传统保险产品先定价、收取固定保费的模式不同。信美相互总精算师曾卓公开表示:基于目前国内的重疾发生状况,预计参与的成员第一年需分摊的实际金额为一两百元。
长江证券研究所研报称,“相互保”是行业回归保障过程中从保单定价到产品销售的新尝试,有助于行业加速产品设计和销售路径的创新和多元。
据了解,相互保险最初起源于西欧,在中世纪以德国的“共助金库”为代表,颇为流行,如今也是世界保险市场主要的形式之一。不过,我国的相互保险起步较晚。2005年,内地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2016年原保监会批准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的筹建。
记者梳理银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数据发现,今年前8个月,四家互助保险公司合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74亿元,占比约为0.13%。这一比例远低于全球水平。按照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份额的27.1%。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的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6.8%。
据公开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相互保”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整个保险行业教育用户,提升大众健康保障意识,最后扩大行业发展空间。
除了寿险领域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今年在财险领域也有一些尝试。9月,众惠相互曾宣布联合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等推出“货运保”,瞄准海运运费借款人保证险。
“保险科技”助力保险业快速发展
保险业也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进一步焕发生机。
“在科技赋能保险产品方面,互联网保险产品快速发展,保险产品的设计逐渐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化、碎片化、定制化、高端化转变。在科技赋能保险服务方面,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应答等新技术的嵌入,则增强了身份认证、信息安全防护和防范的水平,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成本。在科技赋能保险管理方面,大数据能力分析、大数据财务管理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助力保险公司经营提升全线管理的水平。”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经纶在11月初举行的“2018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指出,科技可助力保险经营模式变革、保险关联产业腾飞和保险信息化的模式探索。
2018年保险科技领域呈现出多股力量“百花齐放”的态势。
其一是,互联网保险公司承载着科技基因不断打磨保险技术,并积极向保险业及更多领域输出。其二是,传统险企不断加码金融科技,部分公司科技赋能的效果已经显现。上半年,人保集团发布数字化战略,并展示了在数字化精准营销系统、一键快赔系统、“商车反欺诈”大数据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在科技领域一直动静不小的平安集团,上半年将子公司平安好医生送去港股上市,包括该子公司在内的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54.03亿元,同比增长700.4%。平安集团在三季报中称,平安寿险已上线或即将上线AI甄选、千人千面、AI助理等功能,解决增员、培训、队伍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痛点。
随着更多科技公司的入局,险企与科技公司的“抱团”合作也成为一股潮流。从产品和服务层面来看,10月29日,中再产险、华泰保险、轻松筹宣布合作推出将区块链底层技术运用到保险全产业链的健康险产品。在资本层面,在阿里、腾讯之后,京东也正式入局保险业,斥资入股安联财险。
毕马威中国和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保险科技”正在成为构建“新保险”的基础设施,而所谓“新保险”即保险科技作为硬件,监管及市场规则作为软件,持续赋能保险机构、监管及用户,规范市场运行,构筑一个更高效、更兼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生态体系。
展望
“对保险业来说,2019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可能是从阴霾当中走出来,迎向光明的一年。”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他期待2019年的保险行业增速回升、保险科技落地及保险投资的回暖。
王国军认为,保险行业在严监管的环境下,市场乱象得到很好的遏制,发展的基础在变好,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会继续增加。其次,科技的赋能对行业极为关键,以科技为发展手段的公司展现更强的后劲。此外,保险投资领域的收益率、环境都会“回暖”。
新京报记者陈鹏
新闻推荐
据中证网消息占据公募基金半壁江山的货币基金,正面临着银行各种现金理财产品的不断冲击。记者了解到,除了类货币产品,城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