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观点
——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11月1日,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组网卫星。从2000年北斗一号系统首颗卫星升空开始,18年间我国已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些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取得哪些进步?记者就此专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
记者:此次发射的卫星有哪些特点?杨长风:该卫星除提供基本导航服务(RNSS)外,还将提供短报文服务(RDSS),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RDSS服务基础上,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降低10倍,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还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将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更高精度的导航服务。
卫星发射成功后,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6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根据计划,年底前还将发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建成基本系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记者:从二号到三号,北斗系统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
杨长风:事实上,北斗二号系统性能一直稳中有升。2012年底北斗二号系统正式为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经过多年来的连续稳定运行,定位精度已经由10米提升至6米。我们还增加了4颗备份卫星,3颗已发射入轨,还建设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则要对标世界一流。增加了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和播发性能更优的导航信号。其中,星载原子钟天稳定度达E-15量级,定位精度达2.5至5米,较北斗二号提升1至2倍。
记者:北斗系统怎样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发力?
杨长风:总体来说,北斗系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比如国产的北斗芯片,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目前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和90%。
在我们身边,北斗系统也触手可及。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北斗已成为标配。共享单车也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在北京,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了北斗。
新闻推荐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1日联合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