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他们在可持续经济增长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上述奖项归属。他说,今年经济学奖两名得主设计出一些方法来解决当前最基本和紧迫的问题,即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评审委员会的声明说,经济学的核心是处理稀缺资源,自然决定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人类的知识决定了如何应对这些制约。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通过构建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和知识相互作用的模型,扩展了经济分析的范围,“使我们更接近于回答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该奖项的颁出也意味着2018年诺贝尔奖颁奖周正式落幕,因为瑞典文学院卷入性丑闻事件而陷入信任危机,文学奖推迟至2019年颁发,今年只颁发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和平和经济学五个奖项。
罗默:“技术变革”如何改变人们生活
过去的宏观经济研究强调了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并没有理论模拟经济决策和市场条件将如何决定新技术的创造。罗默则通过展示经济力量如何支配公司在创新创造上的意愿,解决了这一问题。
罗默的贡献在于“技术变革”,他的研究展示了知识如何成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奠定了现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解释了创意与其他商品不同,需要特定条件才能在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当年增长率在数十年间都能保持一定增长率的时候,“知识”这个要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罗默的理论为促进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繁荣的法规和政策提供了大量新研究。
诺德豪斯:经济与气候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诺德豪斯的研究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涉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创建了描述全球经济与气候相互作用的定量模型,整合了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结果。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越来越担心化石燃料的使用将会导致气候变暖,诺德豪斯正是在那时开始研究这一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首创了综合评估模型,即描述全局的定量模型经济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型整合了理论和来自物理、化学和经济学的实证结果。
诺德豪斯的模型如今已广泛传播并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可以用于测试例如碳税等相关气候政策干预经济的后果。●相关链接 数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9年-2018年)
50次
1969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发过50次,其中25次颁给一位获奖者,19次由两位获奖者共享,6次由三位获奖者共享。1名
迄今为止,有一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因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而获奖。
67岁
1969年至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67岁。
90岁
最年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里奥尼德·赫维克兹,获奖时已90岁。2007年,因对“机制设计理论”领域的贡献,赫维克兹与另外两名美国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8年6月,赫维克兹去世。
900万
每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会因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等原因而有所变化,2018年的经济学奖金是900万瑞典克朗。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将分享这笔巨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籍分布
威廉·诺德豪斯
1941年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
诺德豪斯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67年在麻省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保罗·萨谬尔逊和罗伯特·索罗。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源、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其研究以经济学建模和气候变化而闻名。
保罗·罗默
1955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现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罗默拥有数学的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8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罗默1986年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
●延伸阅读 联合国最新气候报告——
全球控温1.5摄氏度,生死攸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家在8日发布的一份728页气候报告中强调,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所设较为严格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今后数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而言“生死攸关”。
《巴黎协定》设定双重目标、即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摄氏度,同时“尽力”不超过1.5摄氏度。由于现今地表均温较工业革命前水平已经升高1摄氏度,按照第二项控温目标,人类活动所致温度上升今后不能超过0.5摄氏度。报告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照现有速度继续上升,升幅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摄氏度。
根据这份由超过90名科学家参与撰写、经6000名同行评议的气候报告,如果实现“1.5摄氏度”目标,经常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人口减少大约4.2亿,遭遇异常高温天气的人口减少6400万。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气候科学家娜塔莉·马霍瓦尔德说:“对一些人来说,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境况。”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等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薛静)今年以来,峡山区聚焦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大力强化基层和群众导向,结合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