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霸言》
古往今来,但凡大国崛起,莫不先培揽天下英才,而后国力突飞猛进,跻身强国之列。远若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近如美国广纳人才称霸全球,堪称“得士者,则国强”的典范。
201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以来,迎来的第40个年头。
40年前,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在这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正处于新时代转型最为关键时刻:国际政治形势变幻莫测,东西文明冲突逐步加剧,世界经济大战一触即发,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这一切,要求中国必须加快发展,迅速提升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跻身强国之林。然而,发展国力的前提是汇聚人才,这一点在美国身上体现最为显著。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核心是美国长期处于全球人才金字塔顶端,自建国之后,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带来了先进农业、畜牧业技术,更将跨洋航海、世界贸易、国际金融等当时全球领先的理念引入美国。
进入20世纪之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令全球多个国家陷入战乱侵扰,唯独美国远离战火,众多人才远避战争,纷纷移居美国。再加上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计划,以及多家全球500强等顶级企业提供的优越成长空间,诸多利好因素令美国长期占据人才金字塔顶端地位。
由此可见,中国想要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支撑。一方面,需要加强本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还需广纳全球精英,打造天下英才顶级成长环境,汇聚全球高端智力资源,共同实现“中国梦”。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近800万高校毕业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每年还培养了50万硕士、5万博士的全球最大规模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海归人才年增长超过30%,外籍人才引进也日见成效。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顶尖人才的首选。自身培养、海归回流、外援加盟三大模式令中国人才团队迅速扩充,成为全球超级智库。那么,中国凭什么能做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最终跻身全球人才金字塔顶端呢?
哪里有成长土壤,哪里就有人才吸引力,在人类发展史上,人才用双脚投票的例子早已司空见惯。这里有多种因素汇集而成的合力,包括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竞相出台人才计划,以及中国企业提供成长空间等等。
人才战争打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连续长达40年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中国GDP仅3679亿元开始发力,迅速增长到2017年82.71万亿元,增速之迅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堪称罕见。
中国GDP排名从原来世界十名左右,一路超车,特别是进入新千年,接连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经济强国抛在身后,在2010年又一举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二,让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中、美双雄时代。
古人云:“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以美国为例,“二战”结束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跟国家科技局长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做些什么?”
罗斯福得到的回答是,要迅速让美国科技赶超欧洲的前提是,必须发动一场特殊的战争――人才战争。
美国确实做到了。过去数十年,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处于全球人才金字塔顶端,以其优越的人才成长机制,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厚的薪酬待遇,吸引了全球最顶尖人才。
然而,“中国引力”正日渐改变国际人才流动格局,全球优秀人才有了另一个选择,那就是中国。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全面加入这场全球顶尖人才战争,参与世界精英争夺。
根据汇丰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年度调查”称,逾27500位全球移居人士中,约有70%的受访外籍人士表示,移居中国内地为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前景,这一比例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仅次于看好美国发展机会的受访者比例。
除了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之外,各级政府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因素。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机制,通过这个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源源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同时,出台一系列海归、外籍人才招揽计划,吸引大量中国紧缺型人才。
特别是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近年来兴起全新海归现象:留学生加速回流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少部分留学生选择回国,而近几年,随着中国强势崛起,特别是各地纷纷推出人才培养计划,各企业跻身国际顶尖水平,给予海外留学生更大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因此,吸引了大量海外学子回归中国。不仅是吸引中国学子回归,很多外国人也纷纷来华发展。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出国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目前有145.41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细究起来,这种吸引力还得从目前全国人才战略说起。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比如广州5年投35亿元“揽才”、深圳“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300万元、珠海对海归创业最高可获补贴100万元……
哪里生态好,人才就往哪里去。当下的中国,如何集聚世界级人才,如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是现阶段面临的头等重任。对于企业来说,谁能留住更多国际一流人才,谁就掌握了高速发展的密钥。
不眠的奋斗者
大至国家、行业、小至企业,人才汇聚之地,必然意味着个体的事业发展与价值实现。
人才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人才的选择折射出国家的发展、行业的变迁与企业的竞争力的前景走势。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就业选择,是国家大事,也是企业大事。
同样,中国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经济强大的动力、政府全力支持之外,更离不开企业提供的成长环境。经过40年发展,中国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短短数十年之间,全球500强公司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从无到有,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如今,中国的全球500强公司数量高达上百家,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倡导下,创新创业方兴未艾,一时之间,大江南北各种新兴行业、创新企业竞相涌现,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有创业激情的热土,极大地激发人才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奉献热情。
因此,500强知名企业的出现,以及创新创业的优越环境,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有足够的魅力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优秀企业的共性。
华为的铁军队伍尤为出名。任正非给华为定下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什么叫做“以奋斗者为本”?它的寓意就是不让奋斗者、特别是奉献者吃亏。
在任正非看来,“想多赚钱,就得多干活,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多劳多得,这就是华为文化的本质,这也是最朴实的道理。”
他以美国举例称,美国公司的很多企业领袖们也是很辛苦的。真正成为大人物,付出的辛劳代价,美国人不比中国人少。“不眠的硅谷,不是也彰显美国人的奋斗精神吗?这个突破就像奥运会金牌,我们现在跟奥运会竞技没有什么区别。”
通宵达旦已然成为硅谷一种生活方式,这里聚集了高达20万的高科技人群,夜以继日地从事研发工作,即便到了凌晨三四点,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停车仍拥挤不堪,甚至许多不分昼夜的员工,会在夜里将家中的计算机联到办公室的网络上,继续奋斗在工作第一线。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成就了硅谷这个全球绝无仅有的科技高地,也吸引了世界各国顶尖精英人才源源不断前来朝拜,甚至不惜想尽一切办法投身其中,成为这个充满激情和斗志的IT圣地中的一员。
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华为从2万元起家,到如今成长为年营收约6000亿人民币的世界级超级企业,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长速度。
目前,华为拥有约18万员工,这当中有非常大比例员工是外籍员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人才正在源源不断成为华为新鲜血液的补给,这完全仰仗于华为自身的企业文化魅力。
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给员工的好处就是“苦”,没有其他。“苦”后有什么?有成就感、自己有改善收入、看着公司前进方向有信心……这就是新的东西,这就是吸引员工的地方。
“华为已明确员工在公司改变命运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贡献。员工个人的奋斗可以是无私的,而企业不应让奉献者吃亏。要使这个文化落实到考核和分配的细节中去,血脉相传。”
永远在雇人
职业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对其网站超过5亿用户的数亿次搜索进行分析,评选出的全球最佳公司排行榜显示,世界500强企业思科名列前茅。这家公司成立于1984年12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时间超过30年的思科,已经成为全球顶尖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互联网这个快速更新换代的行业,很多互联网公司生命周期不足十年甚至五年,但思科却在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中生存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得巨大成就。这一切,与思科独特的人才观息息相关。在思科的招聘广告上写着我们永远在雇人。
在思科看来,要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最关键在于人才的获取与保留。这方面,思科通过大规模收购来实现人才的吸纳。思科平均以每年兼并10家公司的速度,累计收购了超过60多家企业,最高峰期甚至一度10天之内吞并4家企业。与其他兼并案例不同的是,别的企业通常在兼并之后随之而来是大规模裁员,但思科却迥然不同。
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就曾强调过,收购核心不在于产品,而是买人!据不完全统计,思科团队中,有30%的成员是通过收购被纳入到思科的人才体系,这也给思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和强大动力,促进思科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不断前行。
而在中国,同样有一家企业跟思科一样,也处在永远雇人的状态中,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然而,与思科通过并购吸纳人才不同,碧桂园更多地是通过卓有成效的招聘快速扩充人才。
尤其是进入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甚至出现一股加盟碧桂园热潮,多家房企人才竞相跳槽碧桂园,甚至连地产人之间见面语也变成:“你去碧桂园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碧桂园在高速的全球发展进程中,早在2013年碧桂园就启动了行业首创、为优秀博士量身打造的高端人才品牌项目——未来领袖计划。
截至2018年3月,已经有1300余名博士通过该项计划进入碧桂园。他们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港大、清华等全球顶尖高校。
此外,碧桂园在2015年申请并获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荐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博士后培养工作。
1300个博士为什么都选择留在碧桂园?
良禽择木而栖。一个可以承载那么多高素质人才梦想与价值的企业,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曾说过,我理想中的碧桂园是全世界优秀的人凑聚集在这里,像合伙人一样,另外,按照公司不同阶段,找到最好效益的项目,让这批优秀的人才将公司所有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如此将很了不起。
碧桂园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行。1300名博士并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走过场。碧桂园倾注集团最优质的资源对“未来领袖”学员进行全方位密集型培养,2-3年时间便可快速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在四五年内,已有近200人通过培训和实战走上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等核心岗位。
对于其他优秀的内部员工,碧桂园同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国强说,重视博士,不唯博士。“公司聘请博士是因为博士起点高,而不是博士就能解决一些问题,碧桂园充满发展的机会,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只要努力也有机会成功。”
碧桂园异常重视员工招聘计划,一直以来,在全国各大重点高校长期进行校园招聘,吸引众多优秀学子成为“碧业生”。这批优秀学子进入碧桂园之后,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这个2010年创立的“碧业生”人才品牌,旨在加强碧桂园自身“造血功能”,为集团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成材率高达90%。
目前,这一计划当中已有超过50人成长为区域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职能总监等核心岗位,超350人成长为经理级带领团队,是碧桂园近年来全球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每每问起为何选择碧桂园,“未来领袖”和“碧业生”们的答案不尽相同。“这么多年,工作是碧桂园的、老婆是碧桂园的、房子是碧桂园的、孩子学校也是碧桂园的。”
如何给国内优秀人才、海归人才、外籍人才提供发展机会,是碧桂园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给出了高度总结,“碧桂园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好老板、好平台、好机制和好团队。杨主席是一个懂得舍得和分享的人,这也是碧桂园能从一个家族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顺德到全球,从区域房企到世界500强,甚至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并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为2017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73名,碧桂园走了一条人才为先,集体拼搏的高速发展之路,这条路看似简单,实则艰难。
为了培养人才,碧桂园也在2013年12月启动“凤凰讲堂”公开课培训项目,每周开集团精品课程,通过“凤凰讲堂”,员工可以学习投资拓展、项目定位、营销管理、成本管理等房地产全过程,也可以学习通用素质及管理课程,提升职场竞争力,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心有多大,属于你的舞台就会有多大。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碧桂园想要的不仅仅是规模上的老大地位,而是一家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的独特竞争力。从传统的住宅开发商到如今长城融合实践者、乡村振兴助力者、长租公寓运营商、教育扶贫身体力行者,碧桂园通过广纳人才、开拓资源已经成功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当全球大牛都汇集碧桂园的时候,这家公司也就拥有了纵横全球的竞争力。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陈炜伟郁琼源)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今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