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卖房、卖股、卖资产……近期,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密集披露,多家上市公司用“一笔交易”突击业绩增长,甚至扭亏为盈。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通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笔交易”扭亏为盈的现象或存利益输送。
部分公司“一笔交易”
就能扭亏为盈
卖房是部分上市公司最直接的“盈利”手段。如深圳惠程,3月29日公司公告拟处置名下的34套房产,初步测算总价约5021.57万元,显著影响利润表;卖房套路此前已被深圳惠程用过,其2016年出售12套房产,为公司贡献净利润2426万元,约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32%。
出售股票是上市公司业绩“爆发式增长”的另一种形式。如佛山照明迎来的“华丽转身”,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所获净利润为10.72亿元,同比猛增19倍。净利润猛涨的背后是佛山照明出售国轩高科股票取得的投资净收益7.25亿元。
实际上,公司卖房卖股的动因有多种多样,有些属于正常需求,但也有不少是投机。
在业界看来,不少“一笔交易”扭亏为盈的动因是“保壳”。如,2014年、2015年连续亏损的*ST珠江,4月28日公布年报显示,2016年净利润733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背后原因之一便是公司转让三亚万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及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路212号的三栋别墅房产等。
还有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政府补助增厚业绩,避免被退市或被ST。
突击增长受监管关注
卖房卖股也好,剥离资产也罢。事实上,不管哪一种形式,其背后都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需求,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可能所有此类交易,都是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需求,在注意区分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其中可能的利益输送等问题。
多位企业高管认为,“一笔交易”扭亏为盈的动因千差万别,不排除正常的经营需求,但公司经营通常不会刻意在年末或季末安排此类大笔交易,每到季末、年末就通过“一笔交易”增厚上市公司业绩,甚至扭亏为盈的现象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等,需要特别关注。
监管层对此也强化了监管力度。针对年末突击进行重大交易,借以扭亏摘帽、规避连续亏损戴帽等现象,深交所近期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合规性,高溢价变卖资产,关联方潜在利益输送,对年报事后审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将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聚焦主业
是公司发展硬道理
在金融监管压力不断加强,资本市场不断转向价值投资的大逻辑下,一些企业“忽悠式重组”、突击增长搞投机的同时,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坚守实业、创新创造,走出了一条业绩增长、步伐扎实的发展之路。
“比亚迪为云轨项目组建了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投入50亿元,目前成效开始显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表示,比亚迪正在加速开展云轨项目,目前全国已有5座城市开工建设云轨,明年预计建设云轨的城市会增至20个。
在浙江余杭,老板电器结合厨电产品特性,从2012年开始布局的机器换人、数字化工厂改造也开始发挥效益。新的智能制造架构使工厂整体自动化率达到70%以上,一年节省人工成本3500万元左右,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
年报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家公司坚持主业获得的回报甚是丰厚。比亚迪2016年营业总收入达1034.7亿元,同比增长29.32%,净利润增长78.94%;老板电器去年营业总收入57.95亿元,同比增长27.56%,净利润增长45.32%,远超上市公司平均增长速度。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王都鹏刘慧)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28日说,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模式,证监会起草了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