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政策利好消息频现 债市“轮子”动起来》的报道,文章援引市场人士称,推动债券市场驶入快车道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债市政策利好消息频现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到:“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有利于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国家积极努力发展直接融资,杨驰认为,要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关键是看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轮子能否转起来。
报道还称,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市场政策利好消息频现: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取消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批,简化债券银行间上市程序,提高上市交易流通效率。5月27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放宽城投类企业债发行条件,加快以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
截至2014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超过3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占全部债券余额的94%。截至今年4月末,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为37.3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34.6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的92.7%。
《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文章、评论乃至版面的安排都成为市场解读官方意图的重要途径。在本轮牛市的形成过程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多次传递对股市的“呵护”之意,但对债市的关注却并不常见。
债市火热将是大概率事件
兴业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涵在报告中也指出,政府的重心可能正在从股市转向债市:一方面,股市经历了近1年的快速上涨之后,各种声音讨论的话题已经从一年前的“A股还有希望吗”,变成了“A股是否有泡沫”,政府对于股市“过冷”的担忧下降。近期A股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大幅波动,但我们不再看到官方媒体等发声对股市“呵护”,可能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另一方面,政府“保增长”的声音开始走高,一方面强调财政发力(这需要贷款支持),另一方面通过PSL解决银行期限久期错配压力等实质性行为,可能都意味着短期内政府的主要工作将是“稳增长”以及与之相关的债权融资。
兴业强调,其并不认为这是“走老路”,中长期通过股市助力经济创新仍是大方向,但阶段性政策呵护的重点从股市转向债市,将是大概率事件。
这种转变的逻辑在于,托底靠债权融资、转型靠股权融资,现在股权市场热度可能已达到政府“目标位”。未来无论是存量债务滚动、还是经济托底,都更多依赖债权融资。报告称:从经济结构转型角度来说,为培育新增长点,金融资源必须向新兴产业倾斜。而新兴产业的高风险、高不确定性,意味着股权(风投)模式是解决新兴行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为保证经济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存量超过100多万亿的债务,必须保证能够顺利维系,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债权市场就是必然需要稳定的方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债市,政府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从去年对股市的“呵护”,到今年定调“资金进股市也是进实体”,政策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不断为股市造势,结合各类流动性、金融开放等政策的配合,股市异常火爆。但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存量债务问题仍然有待解决,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存续仍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股市高收益、银行负债端不稳定等因素下,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的动力不足。相对于股权市场来说,包括贷款在内的债权融资并未出现快速回暖迹象,股、债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当前债市表现持续低迷,从5月下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约20BP。万亿地方政府置换债带来的供给压力,以及新股申购等资金面的压力,都令债市陷入进一步调整中。
除却短期偏空因素,我国债券市场想要发展壮大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人民日报》报道援引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中心高级分析师徐跃红的观点指出了三点问题:我国的债券市场参与者以商业银行为主,类型单一;债券市场存在多头管理;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也有待完善。
(据网易财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何雨欣)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8日说,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研究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配合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等工作。受国务院委托,楼继伟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