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窗口打开后,国内油价上调预期日益强烈。昨日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表示“该调了”。(3月15日《新京报》)
真是巧了。两会刚刚闭幕,有的代表委员还未踏上返程,国内成品油价格就急不可耐地“该调了!”
虽然消费者捡了几天“便宜”,但看得出来,那是沾了两会的光,绝非石油巨头的主动割舍。不过从此番“该调了”当中,公众还是不难品出些端倪来。
我们知道,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据多家市场机构的监测信息显示,目前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均价涨幅已超过9%,3月13日,国际油价三地变化率甚至已经高达9.77%。也就是说,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早在两会当中甚至两会前,就该进行价格调整了。可直到现在才“该调了”,尽管这对消费者是利好,但同时也反证了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正常。因为市场的因素少了,人为的因素多了。
好在这回是没有适时“跟涨”。但请注意,捡小便宜往往吃大亏。各位不要忘了,石油巨头如此不“跟涨”有几次?更多的时候,还不是跟涨不跟跌、涨快跌慢的吗?
说起来,成品油调价似乎与两会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2007年全国两会时,北京地区的中石油就“出人意料”地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汽油、柴油让利活动,最大幅度是每升可降0.2元。针对中石油这次降价,有人大代表尖锐地指出,这是中石油“做”给两会看的,是因为现在整个社会对“两桶油”垄断反应非常强烈,而且代表和委员们谈这个问题谈得也比较多。
其实,这样功利性、临时性的“让利”,除了也许能转移一下代表委员们的批评视线外,同样反映了成品油调价机制的不正常。为什么一到两会就能让利?为什么只有代表委员聚集的北京才给让利?抛开想封住他们的嘴,以免成为众矢之的不说,在公众看来,让利不让利,还不是在乎巨头们的心情吗?
说白了,成品油价格跟涨可以,跟跌更好。但前提是必须按市场规律来。石油巨头们每每在两会期间故作“表现”,除了反证其价格形成机制不正常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成品油其实还有一定的让利空间。况且,我国当前油价已比2008年7月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147美元/桶还高,也没理由再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空前困难,油价作为基础性商品价格如果过高,必然增加许多实体企业的经营负担和压力。在此背景下,“该调”的不是石油价格,而是价格形成机制。
(据3月17日《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近期,京津地区部分加油站的成品油价格纷纷下调,华东、华南市场也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品油降价促销现象,部分加油站的油价甚至比调价之前更便宜。据报道,民营加油站是本次“价格战”的主要推手,在其带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