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然而,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层出不穷。市民们纳闷:银行的“免费午餐”为什么越“减”越少了?
这边停了,那边接着收,这边减了那边加了,收费项目被禁止,免费项目开始收费;点钞费不让收了,冒出了短信通知费,玩这一套,银行也算是老手了,总有办法确保利润蛋糕不减反增。
银行一方面充分挖掘已有收费项目潜力,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增值收费;一边“瘦身”,一边增肥,眼瞅着一天天胖起来,几大国有银行都挤进了世界百强。银行强壮了,如果服务也跟得上,那也是好事。可是看看身边银行的服务大厅,哪一个不是一天到晚人满为患。
市民的“免费午餐”越“减”越少,大客户的便利倒是越增越多,为了给大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银行可以放下身段上门求存款,求着放贷,开放贵宾卡服务窗口。普通客户取个钱得排长队,贵宾卡客户拿了号就能办事。你说这不公平,银行回应说你贡献小;你说这是搞身份歧视,银行说这是差别服务。
收费很高,服务不咋的;一边让大家排长队苦等,一边又标榜自己是优质服务理应多收费。监管来了就说自己是国有企业,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想收费时又称自己是商业银行,有定价权。想收就收,想涨就涨,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让银行给摊上了呢。
在民意的轮番质疑下,有关部门好不容易有了行动,砍掉了一部分收费项目,但过程艰难、曲折。收费项目在百米冲刺,监管跑的是龟速,几年下来,监管远远落在了后头。毛病都是惯出来的,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银行收费项目竟然增长了10倍。与3000项相比,34项其实拿都拿不出手,即使这样也花了公众好几年的代价。
这些年来,银行业就是靠着这种吃着碗里的利差红利,拽着民众的收费一点点成长,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只是这种人为喂出来的虚胖真的长得了吗?赢利多不代表竞争力强,胖子通常不是长跑健将,虚胖的人是经不起折腾的,动两下就是一身的汗。在国外,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中间业务占了银行利润的大头,在中国则相反,利差收入支起了大半江山。一旦利率市场化,现有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利润受到冲击,银行是否还能笑得出来。
(据6月23日《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张贵峰7月22日又逢周末,又有一批中央部门的“三公”数据被集中公布。这其中,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无疑最为“显眼”,2010年国税系统“三公”决算总数为216631.70万元。国税系统“三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