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2011,八项举措紧扣发展主题——《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1-05 04:21   https://www.yybnet.net/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兰州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充满希望。在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再造兰州、率先跨越的主线,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拓空间、调结构、强基础、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的要求,突出“三区”建设、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城市形象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合作、行政效能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保、物价等民生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迈出率先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

1)板块经济体系领航发展

紧紧围绕构建“3+8”板块经济体系,坚持集约用地、集聚发展,全方位加大规划建设力度,夯实率先跨越发展的平台和支撑点。

1. 200亿元完善新区基础设施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强化产业区、核心区主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加快快速通道、舟曲灾后安置等项目建设,抓好调蓄水库、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统筹规划建设金融、税务、学校、医院、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提供配套保障。

2. 强势产业助推新区开发

把省内企业出城入园、改造升级与央企战略重组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央企和国内500强企业成片综合开发,推动中石油化工产业园、蓝星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现代物流仓储等新型商业业态,抓好“千塘百湖”建设项目,年内新增造林绿化3万亩以上。

3. 产业园区竞相发展

高新区构建雁滩、彭家坪、榆中三大园区,雁滩中心区大力集聚总部经济,彭家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榆中产业新区抓好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增加值190亿元。

经济区构建安宁、西固、红古三大园区,安宁园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产业,西固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红古园区重点发展有色冶金、煤化工和炭素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4. 人才战略创新园区体制

实施园区开发人才高地工程,制定人才培养、引进等优惠政策,大力聚集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强化园区建设的人才智力保障。采用BT、BOT等市场化运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建立园区“一键式”办事大厅,规范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多元支柱壮大优势产业

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建立“一个行业、一批主体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个科研机构、一个融资平台”的多元支柱产业推进体系,壮大优势产业,做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

1. “研政产”体系培育新兴产业

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编制实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抓好“研政产”体系建设,引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积极谋划大飞机配套产业,与科技部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抓好镍钴粉体材料、重离子治疗、生物疫苗等重点项目,积极发展服务外包、软件外包和动漫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现代服务业提升档次

培育城市商务聚集区,重点打造东方红广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中心滩会展区、三滩休闲购物区,庙滩子商业中心,徐家湾民俗风情商贸区等;大力发展集购物、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商贸服务新亮点。

依托铁路编组站和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推动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外迁改造。打好“兰州牛肉拉面”品牌,支持兰州银行申报上市,实现跨省发展新突破。

3. 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实施100项重点工业项目,促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和新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推进20户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争取兰州列入国家两化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4. 文化旅游业凸显兰州特色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线路,打造水车博览园精品旅游演出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避暑等特色旅游,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旅游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80亿元。

5.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抓好五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富硒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扶持壮大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化率达到70%以上。实施畜牧养殖业“十场百户”项目建设,提升特色养殖比较效益和附加值。百合、玫瑰、瓜类等特色作物产量突破20万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

6. 培育“小巨人”企业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的鼓励性政策,从加强引导、放宽市场准入、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入手,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和产业链延伸,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新增一批上规模的“小巨人”企业。

3)狠抓城建扩大兰州知名度

围绕强化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扩大城市知名度。

1. 规划先行打造地标景观

完成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论证和报批,抓好老城区优化、兰州新区拓展和“3+8”板块经济体系的规划。深入开展城市地标景观、轨道交通、停车场站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西固地区、河口南地区控详规划。

2. 完善基建提升城市品位

主动做好兰渝铁路、铁路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的协调服务。推进城市路网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桥梁建设,建成金雁、元通、深安黄河大桥主体,完成七里河黄河大桥、中山铁桥维修改造,启动东岗立交桥加固维修。继续推进“畅交通”工程,构建城区主干道绿波联动体系。

3. 创新体制营造靓丽环境

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做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长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加大土地整理储备力度,规范土地市场管理。按照BT、BOT模式,“打捆”整治一批小街巷。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实施城市六大出口综合整治工程。

4. 改善人居靓化城市环境

全面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探索建立南北两山绿化管理长效机制,老城区改造公共绿地80公顷,新区新增120公顷。建设中心滩等五大湿地公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16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争取设立地质灾害国家示范区。

5. 主题文化构建特色兰州

全面实施黄河风情线提升工程,建设黄河文化生态园、银滩名人岛、城市雕塑群等主题公园和景点,打造黄河景观带和文化长廊。实施白塔山、五泉山公园改造,高标准建设儿童公园。建设科技馆、体育中心、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城市文化、体育和展览等服务功能。

4)统筹“三农”推进城乡一体

以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为平台,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 大手笔夯实农村基础

加快三电、西电等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抓好永登、皋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

2. 全身心狠抓新农村建设

完成20个小城镇建设控详规划。深化安宁、皋兰2个试点县区和10个试点镇示范工作,建设1万户农村新住宅。集中扶持重点小城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超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3. 新理念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加快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规模达到20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无差别的城乡户籍管理模式。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扶持发展一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组建农业农村发展投融资公司。

4. 振兴产业扶持农民脱贫致富

继续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综合措施,整合各类帮扶资金,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5个整村推进项目。积极推进榆中北山、南山、七里河后山、永登西北部山区四大贫困片集中连片综合开发,加大主导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

5)提升服务改善民生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1. 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

完善就业配套政策措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全民就业创业能力,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

2. 社保体系惠及百姓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价格管理工作,落实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3. 科教文卫全面推进

开工建设一批城乡幼儿园,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二期工程。推进科研兴教和名师工程,着力解决“入园难”、“择校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

完成兰州新区教育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市体育公园升级改造,积极申办国内品牌体育赛事。 

4. 社会管理日趋完善

新建4000个视频监控点。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建设,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指挥平台,强化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推进食品药品放心消费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再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6)参与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战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 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区和示范区建设,优化产业承接环境。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展登门招商,力争引进国内外资金有新的增长。

2. 国际无水港向西挺进

加快建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国际无水港,打造西北物流中心。主动对接新疆经济区建设政策,推进与中亚、西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3. “虚拟同城化”融合周边城市

加快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推进“虚拟同城化”等重点领域合作,力争在区域合作中实现先行先试的突破。积极对接关中—天水、呼包银、成渝、新疆天山北坡等西部重点经济区,参与构建“兰西格”经济圈,提高区域发展的融合度。办好第十七届兰洽会。

4. 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机电、石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特色农产品出口,力争全年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

7)开源节流科学理财保发展

1. 用活政策培植新财源

用足用活财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和两区增容扩区,扶持多元支柱产业发展,加快后续财源和新兴财源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强化管理确保税收足额入库

严格依法治税,保证各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强对财政资金、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资金的审计,规范财务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

3. 优化支出确保民生

进一步加大“三农”、教育、科技、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支出,优先安排社会公益事业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4.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抓好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三县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完善“金财工程”、“一卡通”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8)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水平

1. 强化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2.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3. 深化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流程再造,加强“兰州电子政府”建设。

4. 切实树立实干之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5. 深入抓好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地区性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财政公共投入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和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

为民兴办十个方面26件实事

1. 就业保障方面,安置困难群众就业6000人;培训各类劳动力3.5万人,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26万人,新农保新增1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200元。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实施2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配租廉租房5000套,配售经济适用房3000套,新建商品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改造建成城中村居民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000户,其中贫困残疾人400户。

3. 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高原夏菜总产量达到190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11万吨;改造新建10个城区肉菜市场和100个农村便利超市。

4. 市民出行方面,建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10座,新建城区停车泊位2000个;新增智能交通设施和道路交通监控监测点340处。

5. 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改造五泉山和白塔山公园,建设儿童公园;整治200条小街巷;新增改造城市绿地200公顷;新建改造城区和旅游景点公厕150座。

6. 教育助学方面,完成40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建设21所城乡幼儿园。

7. 就医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完成三县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创建10个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10条示范街和100家放心消费企业(门店)。

8. 污染治理方面,完成1000蒸吨清洁能源改造;建设两座城市垃圾处理厂。

9. 文体旅游方面,建设兰州彩陶博物馆、甘肃老字号博物馆和中山铁桥博物馆;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一台文化旅游精品演出剧目;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建成120条全民健身路径。

10. 城乡统筹方面,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90个,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建设1万户100万平方米农村新住宅;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养护里程500公里。

名词解释

【“1355”总体发展思路】

“一中心”即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三率先”即在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五加快”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五加强”即加强项目、文化、和谐社会、制度和党的建设。

【“打好六大战役、实现六个突破”】

即打好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兰州新区建设、园区开发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六大战役,在产业优化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拓展城市空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发挥中心带动作用上实现新突破。

“两轮驱动”即坚持老城区改造提升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跳出老城建新区,建好新区促老城;“三足鼎立”即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多元支撑”即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基础先行”即把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来抓;“全面推进”即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多元支柱产业】

立足于中心带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总体方向,着力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规模明显壮大、产业层次明显提高、产业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3+8”板块经济体系】

即以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3区”为依托,以8个县区为载体,整合园区资源,形成错位发展的经济格局。

【“指挥部模式”】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中,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各部门和县区领导参加,项目业主、设计部门、建设单位共同参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模式。

【“数字兰州”建设工程】

即以需求为龙头,以应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公用平台搭建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和综合应用三大体系,推进政务、社会管理、工业、农业、园区和便民服务信息化,提高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千塘百湖”】 

即对兰州新区现有的1000多座砂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能够养殖和灌溉的调蓄水塘,同时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较大水面的大小湖泊和湿地公园。

【“十场百户”】

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扶持畜禽标准化示范规模养殖场10个、养殖户100家。

【“农超对接”】

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其本质是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无水港】

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

【“虚拟同城化”】

以城市之间的交通、流通、融通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城乡规划、科学研发、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布局等事项形成同城效应。

【国企改革“393”攻坚】

从2005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任务;90%左右的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产权制度,市属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比例达到90%以上;35户左右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市属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性破产或依法破产退出市场。

【“五城联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闻推荐

77%投资者看重中小盘股成长性

泰达宏利“二十载财富梦,百倍成长股”调查结果发布泰达宏利基金公司与腾讯财经合作“二十载财富梦,百倍成长股”调查结果显示,77.41% 投资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11,八项举措紧扣发展主题——《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