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古镇。
永济桥。
璧山寺。
□章夫文/图
好似古蜀驿道上的一根血管,过去尘土飞扬的茶马古道,早已被高速公路所替代。只需 一脚油门,一路向西,半个小时即将 50 公里的两端串联了起来——成都市至新场镇,古城与 古 镇 的“蜀元素”,彼此都能找到零距离的共同语言。
近年多次到访大邑新场古镇,不仅因为这里 紧 临 水边,也不仅因为这里的美食,还因这里的静,每每带给人一种释然的感 受 与 感动。
与成都周边水泄不通的网红古镇相比,这里显得分外淡定。
古街极具川西民居风情
或许成都以西的景点太多,加之这里的“古”还坚持着一种“原生”状态,以至于喜欢到处跑的成都人,还没来得及踩刹车,就一晃错过了这样的“原生”。
新场镇自古就是繁华水码头,地处交通枢纽要道,又是茶马古道重要物资集散地,商贾往来频繁。用今天的话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于此,构成了茶马古道上这个小小码头成百上千年的繁荣与昌盛。
小镇入口处,偌大的广场边有两幢醒目的、与小镇风格有些格格不入的碉楼。这处既有川西民居特点又有西方建筑风味的碉楼,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冷兵器时代的新场,繁华与喧嚣的背后,绝对隐藏着不安全的因子。
所以,这个广场有了个十分契合的名字——思安广场。
从碉楼广场往东走数百步,经一微微拱起的九孔桥,再沿溪涧行数十步,就看到正街了。上正街与下正街是古镇上的“明星”,一个“正”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它们的身份和身价。它们在新场古镇的地位和作用,类似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之所以称为“正街”,言语之间,赋予了这条街在小镇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短短不过一公里多的“正街”,或许因为太多彩,构成太过复杂,故事太多,为了人们方便讲述和称谓,也就有了“上”“下”之分。
走进正街之前,便可见街壁上镶嵌着一块不起眼的路牌,牌上有一段简短的介绍文字:“新场古镇上下正街始建于东汉时期,街区现存天主教堂1座,广东会馆1个和清朝川西民居建筑群。较为完整的茶楼、居民院落18处,大都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街道布局二纵二横,呈井字形,临街建筑极具明清川西民居风情。”
这段文字的最后还显示了一个重要信息:2008年12月23日,新场古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不足五百米的上正街,如今已呈东倒西歪状,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倾斜之美。留存下来清一色“木构青瓦”店铺,还保存着传统模样:活页式木门板白天立于一角,夜晚窗帘似的拉上;街上青石板折射出的光,穿过门缝如报晓时钟。店家即为主人,下商铺上居贮,前门店后天井,居家经商两不误。
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
上正街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当数李氏古宅和璧山寺。
坐落于上正街与香市街十字口的李氏古宅,雄踞着上正街四号、六号、八号三个门牌号,占地3000余平方米,算得上古镇最恢宏的精品建筑了。
李氏古宅所处位置算得上黄金口岸,从十字口沿香市街走几十米即到出江边,而与香市街无缝对接的,是一座叫“永安”的风雨廊桥。也即是说,永安桥成了延伸的香市街,直抵出江河对岸。
李氏古宅看上去有些另类,稍有建筑知识的人一眼会看出,这是一个东西大融合的建筑作品。翘角粉墙,檐柱雕花,活脱脱欧式外形;砌风火墙,嵌回字格,又辅以中式内涵。
川派民居杂糅徽派雕刻技艺,西洋弧形拱顶掺杂其间,迄今保存完好的柱子和立面装饰,透出极浓的西洋风格,仿佛一个“大杂烩”。不过细品味之后,还真可体味到主人“通晓中外”的建筑语言,有如一块巧克力镶嵌在中式大蛋糕上,另有一番景致。吹开历史的灰尘,隐约可见精雕细琢之美和雍容华贵之气。
中式建筑透出的浓浓西洋风格,无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每每驻足于此,都见古宅大门紧闭,据说其内二十四孝图案甚为精美,憾无一睹其风采。
李氏古宅的主人叫李怀芬,是当年的一个乡绅。其实李怀芬买的,也只是套“二手房”。这宅子最初的主人名叫曾松廷,上世纪初建成这一楼一底的洋楼,跨越上正街与香市街。上正街上有四间铺面,转拐处的香市街有七间铺面,两者连在一起,积木一般镶嵌在拥挤的古镇中心,无疑是古镇上的地标性建筑。
曾松廷何许人氏没有记载,他有无“海外背景”也无从打听,不过从建筑样式和格调来看,他非等闲之辈。只是洋楼修成之后,连遭三场火灾,曾松廷预感难以享受这份富贵,果断贱卖。李怀芬购得豪宅之后,特请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修整,历时四年方大功告成。
明朝修建的璧山寺
上正街上,距李氏古宅百米开外即是璧山寺。该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为纪念当时重庆璧山县令李万春而修建。几百年来,已成新场人供奉神灵、祭祀祖先的场所。
李万春,资中县人,生于明朝末年,高中“榜眼”后任壁山县令。因其政绩显著,被四川总督赞为“百县之楷模”。当时许多新场商人赴璧山经商,大多经营茶叶,因为头脑灵活,信息畅达,又能吃苦耐劳,成富商者不少。这些新场商人因而感恩于李万春。 后来,李万春因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免职,愤怒之下带一家老小投江自尽。新场商贾后来回乡修建了壁山寺,以此纪念李万春。其后,重庆“壁山县”更名为“璧山县”,“壁山寺”也改名为“璧山寺”。李万春夫妇成了璧山爷和璧山娘娘。
《大邑县志》载,农历六月初六是璧山爷送璧山娘娘回家的日子,每年璧山寺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最具特色的要数“平台会”和“阴差会”。
几次到古镇,均无缘见到璧山寺。最近一次是今年六月,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刚刚对外迎客的次日,我有幸一睹芳容。
寺庙靠近上正街尽头,寺门约三间店铺宽。穿过低调的大门,里面可谓别有洞天,满眼繁华。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局部细节,都算得上现代寺庙中的精品。更为独特的是,寺庙横跨二堰河,湍急的河水与庄严的大殿一动一静,令人拍案叫绝。
六月初六的新场古镇,上下正街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站在庄严肃穆的大殿,凝视内壁上“感恩的心”四个大字,恍惚也回到了“六月六”的场景:如潮的人流,耳畔响起久违的喧嚣……
新闻推荐
众志成城垒沙包(记者周瑶慧)8月17日,受上游强降雨影响,截止到18时,资中县登瀛岩流量11100m3/s,资中城区水位320.2米,超警戒水位2...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