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剧照
《成都偷心》文创产品
域上和美先锋剧场
《成都偷心》剧照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武侯祠、青羊宫、浣花溪、望江楼都是历史留下的城市地标;成都也是一座时尚之都,春熙路、太古里、环球中心引领着时代的潮流;成都还是一座文创之城,东郊记忆、明月村、大川巷、明堂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球的目光,眼下,成都又添新地标——“域上和美先锋剧场·成都偷心”入选“四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成都偷心》出品人、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接受记者采访,邱伟20余年的创业之路历练出了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独到见解。
人物
邱伟,1975年生,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涉足创意、广告传媒、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行业,后逐步整合旗下企业,创立域上和美集团。现任集团及域上和美文旅股份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执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副会长、四川省文产商会名誉会长。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年度人物、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创新人物、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入选四川省“天府文化领军人才”。
观点
“一座城市的自然资源也许会枯竭,工业生产也许会饱和,但对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成都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我们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文创产业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将艺术与市场无缝对接,它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对提高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能力来说,远远不止1+1=2那样简单。”
“文创产业为城市新品格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让人们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城市的多面性,而且都有机会来亲自建构城市。”
手记
前不久我经过二环路东五段时,突然发现公路旁出现了一座风格现代、设计时尚的建筑——域上和美先锋剧场。有些意外。在我印象里,大学时这里还是一片陈旧低矮的房屋和荒地,东湖旁依然可见野泳和钓鱼的市民。毕业后对这里的印象,也更多停留在不远处的锦华万达,东湖片区甚至有些“城中村”的味道。没想到几年过去,这里已成为如此繁华时尚且充满艺术气息的社区。
如果说繁华是因为东湖治理、交通发展以及周围高端楼盘入驻带来的,那时尚和文化元素里,域上和美先锋剧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当然,这里并不仅仅只有一座剧场,而是整体形成了成都东湖当代都市艺术群落,集合了剧场、艺术馆、餐饮娱乐等诸多元素,其中更多的还是因为一部剧,一部名字很有些特别的剧——《成都偷心》。
“偷心”这个词有多种解读,与城市名称组合在一起则有些令人不解。但仔细想想,成都的确是一座能“偷心”的城市,不是吗?
这里有着包容力极强的城市性格,无论从哪里来,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情;这里有着深厚灿烂的文化底蕴,诗词、音乐、戏曲、建筑、美食、民俗,每样都极具特色、令人惊叹;这里有着引领时尚的潮流聚集地和卓尔不群的审美风向标,春熙路、太古里、大川巷、明月村,都对外展示着成都的时尚范儿;这里还有着令人羡慕的交通和商业环境,双流机场通航航线达354条,国际航线122条,全球500强企业半数以上落户成都……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的确很容易被“偷心”。
因此《成都偷心》这部剧在168个演出空间里,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场景,从一个个片段诠释着成都的“偷心”元素。当然,想完整地体验这部剧,一刷肯定不够,至少得二刷三刷,甚至有人刷了20遍还不过瘾。这部剧火了,它连同域上和美先锋剧场一起成了成都文创新地标,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对《成都偷心》的火爆,邱伟显得既兴奋又淡定。团队的心血与成果赢得认同自然是一件高兴事儿,但在文创道路上的行进却远没有到终点。
延伸
《成都偷心》是域上和美文旅股份公司为成都夜间文化消费开发的一款产品,是一部由知名导演孟京辉为成都量身打造的浸没式戏剧,它打破了传统戏剧演员与观众的隔阂:剧场被分割出168个演出空间,以成都作为故事背景,多个小故事展现当下“蓉漂”的生活,观众跟随演员穿行于表演空间,可与演员零距离接触互动,完全浸没在戏剧氛围之中。《成都偷心》6月首演后持续火爆,据悉有观众已刷了20遍。
可以说,来成都玩,现在不仅要吃火锅、看大熊猫、逛锦里、逛宽窄巷子,看《成都偷心》也成了一个必打卡点。
对话
从疏离的“蓉漂”到亲切的主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大学毕业后为何成为“蓉漂”,来成都创业?
邱伟(以下简称邱):我创业20多年了,中途也曾离开过成都,在其他城市打拼了一段时间,还是发现成都是一座真正适合创业的城市——开放、包容、优雅、乐观,充满了亲和力,可以让不同的人融入。这是一座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城市,对文化艺术的追求高,文化消费也排在全国前列,这给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创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机会。这样一座城市无论是对刚踏出校园的大学生,还是事业有一定基础和成就的创业者甚至企业家而言,都非常有吸引力,我也不例外。
记:能讲讲刚到成都的情形吗?
邱:那时刚毕业不久,囊中羞涩,生活窘迫。当年有个场景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不去。有一天下班回家,已是深夜时分,天上星光灿烂,城市间灯火辉煌,我忽然很有感触,对身边的朋友说,眼前的万家灯火,有哪一盏是为我而亮的呢?
随着对城市接触不断深入,成都的温度、深度、广度都深深吸引着我,慢慢地,疏离感消失,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不再为灯火为谁而亮而感叹,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为城市发展尽一分绵薄之力。
记:您大学学的美术,之后辗转很多领域,为何后来决定做文创?
邱:我早年做过很多种工作,开过设计公司、广告公司,那时没有文化产业的概念,但后来很多大项目都涉及各个领域,逐渐有了文创产业的意识,开始进行跨领域整合资源,后来就成立了域上和美集团。
现在国家在提文化+、旅游+、创意+,跨界思维,跨界融合,我们感受到某一个领域想要突破,还是有瓶颈,就想到做文化旅游,充分集中各方优势,在文创领域专注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感觉文化产业的春天来了,有很多契机,巨大的市场。这些年来,我和团队打造了一些市场青睐的文旅精品项目,这是一种认可与肯定,让我们的团队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也就更有激情了。
记:国庆期间,由《成都日报》发起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给祖国比心”大型活动,全网阅读量突破3亿,成为今年国庆期间现象级的活动,你们也是倡议者。
邱:成都给祖国“比心”快闪活动的三个现场——东湖公园域上和美艺术馆、锦里·三国文化体验街区、大川巷·派叁原创画廊艺术街区,是域上和美的几个代表性项目点,分别对应了成都艺术活力、历史文化、时尚潮流的城市面孔。这次活动如此成功,我高兴又欣慰。
从《文成公主》到《成都偷心》
管,天天泡在施工扬尘中,多方面协调,解决各种问题。2013年8月1日,这台史诗剧如期上演,得到各方好评。我坐在现场忍不住流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太不容易了,我为我的团队点赞。
此外,我们还在打造大型史诗剧《紫禁城》,将于2020年向紫禁城600年盛典献礼。《紫禁城》以故宫600年历史为基底,讲述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和传奇故事,演出将使用最前沿的舞台科技手段,进一步助力实现“让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能够承接这个项目,对我们这样一家民营文创公司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工作方向的头号重点。
记:创业至今,你们在本地打造了哪些引以为傲的文创项目?
邱:作为扎根成都的文创企业,我们打造了全球超大规模浸没式戏剧《成都偷心》,对当代成都城市先锋精神进行探索,整个成都东湖当代都市艺术群落也在持续推动艺术与产业、艺术与生活等多元跨界发展,我希望未来这里能成为成都当代青年文化的中心点和爆破点。
另外,我们位于锦里的三国文化体验街区自2015年开街以来每天人气爆棚,《英雄三国》主题剧也在积极推进中。一边是历史积淀与传承,讲好三国故事,一边是当代城市精神的传播,探索城市文化的另一种表达。当然还要提一下大川巷,我们在中心城区率先探索,做了一条原创画廊街区,为当代艺术与市场的接轨、与社区的高品质融合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街区的老旧脏乱成为历史,高雅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更多高层次的市民和游客,街区本身的商业价值得到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
记:不光在成都,你们在全国也打造了不少文创项目。
邱:是的,在我的创业历程中,《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的成功就是一个重要节点。2011年底我去拉萨考察,得知当地开发《文成公主》主题旅游演艺的契机,当时给我做决策的时间只有20分钟。文成公主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文化IP是唯一的,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及《文成公主》的社会、经济效益,我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当时的项目地在拉萨河对岸的慈觉林村,是片荒地。8个多月的时间,要在这里建成一个近4000座的超大剧场,还要做好整台剧的编排演出,可以说“不成功便成仁”。最大的困难是保证项目进度。那些日子我守在现场,高原反应,头疼流鼻血睡不着觉也顾不上
成都文创资源得天独厚 我们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记:对城市来说,文创产业的意义是什么?
邱: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增速已高于同期GDP增速,文创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城市里,不同的文化能够交流、沟通、互融,形成新的城市品格。文创产业为城市新品格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为城市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开放了通道,让人们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城市的多面性,而且都有机会来亲自建构城市。
时代赋予文创产业旺盛的生命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不仅是提升高品质城市发展内涵的重要支撑,也是丰富国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相比硬件建设,一座城市的软件建设更难。推动“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让文化创意成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抓手,才能塑造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城市生态。
记:成都作为您的创业基地,在文创发展上有着哪些独到之处?
邱:成都人向来是勇立潮头的先行者,成都的文创产业发展趋势良好、速度迅猛、潜力巨大。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其中更将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摆在突出位置。当前“文化+”概念已成行业甚至社会热词,科技、金融、旅游、教育、体育等各行各业,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文化发生着新的化学反应,融合生成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内容,打开了城市商业更新升级的无限可能,我想这是未来的产业趋势,也是成都文创发展的活力所在、机遇所在。
记:在您看来,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在哪?
邱:一座城市的自然资源也许会枯竭,工业生产也许会饱和,但对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文创产业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所以我经常说,做文化产业需要沉得下心,经得住诱惑,要有足够的耐力,还要怀揣情怀才能真正做下去。作品要精雕细琢,路要走得不急不躁,才能出精品、才能成经典。但我认为文创产业项目一旦成功、一旦形成品牌,它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一座金矿,产业洼地效应尤为显著。成都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我们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记:未来成都文创产业还可以向哪些方向继续发力和完善?
邱:单纯的文创是缺乏支撑的,必须要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化学反应。现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战略,我非常赞同,这是一个“文创+”的概念。域上和美一直强调“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成都的文创领域。成都的游客和文化市场消费者正逐步从国内为主转向国内国际并重,而目前成都的文化产品还主要以原生文化为主,如何在原生文化的IP开发中延长产业链条,激发衍生价值,在这方面成都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具体说,首先要有扎实的产业支撑,要有拿得出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成都拥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等独有的天府文化根脉,可以预期,其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将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其次要有品牌支撑,要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企业,还要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几个有全国影响力、能够走向国际的文创旗舰企业。再者,需要人才支撑,这可能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可能是我们跟北上广深还有欧美一些城市最大的差距,所以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定居、工作和创业。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庞玉兰本报记者王斌摄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庞玉兰,是资中县陈家镇牌坊村4组的村民。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