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程家毅文/图
资中县是丘区人口大县,全县有132万多人口,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其子女则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将面临教育、健康和成长等问题……2016年1月,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民政厅、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开展“童伴计划”,并选择在资中县高楼镇10个贫困村进行了试点。
试点一年后,以“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为模式的“童伴计划”,受到资中市民的一致好评。2017年1月,资中县在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又在银山镇金紫铺村和骝马镇窑厂村及三柏村三个贫困村进行了试点推广。
如今,这些贫困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究竟如何?资中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开展试点推广项目成效究竟如何?近日,记者走进“童伴之家”深入了解。
“童伴计划”已覆盖13个贫困村
5月19日,位于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村办公室的“童伴之家”歌声回荡。“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孩子们正为乡亲们和关心他们的社会爱心人士准备一台自编自演的节目。
“童伴妈妈”谭莉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位孩子的动作、表情,不时走到孩子们身边进行指正。这样的节目对于在幼儿园工作多年的谭莉来说,早已十分熟悉。只是眼前的情形有别于幼儿园,这里有的孩子已上小学五年级六年级,有的孩子还牙牙学语,要将他们组织在一起,需要更多的耐心。
谭莉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但他们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也不能给孩子心理上更多的温暖。而作为一名母亲,她清楚的知道这份温暖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童伴妈妈\’不能代替母爱,但是我会尽可能弥补孩子在亲情上的缺失。”谭莉说。
采访中,谭莉称自己是上百个孩子的“妈妈”,因为仅在银山镇金紫铺村就有留守儿童104名。
“管不了、满山跑”,这是昔日村里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普遍状况。由于父母长期不再身边,孤僻、自闭等性格严重阻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童伴计划”试点推广的一年时间里,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被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金紫铺村8组的村民姜桂枝告诉记者,前不久外孙女主动帮自己洗碗,让她觉得外孙女在“童伴之家”的教育下长大了。“以前村里的孩子们总是见人就躲,现在很多都会主动过来问好,感谢‘童伴计划\’!”一旁的村文书钟秀华点赞道。
金紫铺村仅是资中县“童伴计划”试点以及推广试点村之一。
据共青团资中县委书记刘盛权介绍,如今“童伴计划”在资中已覆盖13个贫困村,3617名适龄孩子,其中留守儿童2178名。“我们希望通过这3617个孩子,与这3000余户家庭建立联系,而‘童伴妈妈\’就是联系的纽带。”
“童伴妈妈”走访3525户家庭
“童伴妈妈”每周要走访3~5户家庭。5月19日下午,在团县委办公室,记者看见“童伴计划”微信交流群里,“童伴妈妈”正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每天的走访信息录入电脑。而工作人员在电脑另一头,将资料汇总处理,并将部分家庭的困难情况发送至各职能部门。
据介绍,截至目前,“童伴妈妈”走访家庭3525户、儿童4218人,试点村留守儿童建档率99.66%。同时,为当地解决儿童福利需求、协助大病儿童救助、协助服刑人员子女帮扶等487例,协助解决儿童返校、儿童户籍登记、申请临时救助儿童等163例。
“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想继续做下去,成为更多孩子的‘妈妈\’。”……采访中,“童伴妈妈”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与认可,让人印象深刻。但既然是一份工作,那么就有它对应的工作薪酬。每月1200元,看似不高的一份薪酬,在刘盛权看来,却是一次巨大的跨越。“这是资中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将‘政府主导、由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变为‘政府助推、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刘盛权告诉记者,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公共服务事项,既激发了市民的主人公意识,也帮助资中公共服务事业越来越好。
通过“童伴之家”,一个个分散的小家正聚拢成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童伴之家”,又把一个个“童伴之家”组合成温馨的大家庭,让孩子们从此有了一个新“家”。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5月9日,记者从资中县获悉,在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资中县采取“互联网+”模式,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