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以来,他捐献爱心款共计1余万元”“他是老人们最好的朋友、亲人”……在市中区史家镇牛桥村村委办公室里,长年陈列着一块展示架。上面的一字一句,记录着牛桥村“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李光增的先进事迹,刻画着他践行“爱社会”的坚定步履……
◇全媒体记者黄俊钦文/图
情暖“夕阳红”他是敬老院的“大明星”
3月19日,蜿蜒崎岖的村道,经过连夜春雨的冲刷,变得易滑。这天清晨,85岁的李光增并未因此选择在家中休息,而是像往常一样,步行近2公里,来到史家镇中心敬老院。
“李大爷,早哟!”远远见到熟悉的身影,敬老院的管理人员便热情地前来打招呼。走进院坝,只见李光增径直走到一处屋檐下,与数名老人围坐一堂,畅谈国家大事、闲聊生活琐事。
“十年如一日,李大爷每天都会来这里陪孤寡老人聊天;有时厨房里忙不过来,他还会热心地搭把手。”牛桥村村委会副主任冯敏如是说道。
有一年炎夏,李光增在资中县银山镇喝早茶时,无意间吃到当地一摊贩手工制作的凉糕。“这凉糕又甜又解暑,老人们吃到一定会很高兴。”李光增说,他当即便打包了90碗凉糕,乘车送到敬老院,分给老人们品尝。
好吃的不忘分享,节气里不忘慰问。冯敏说,每年的重阳节、春节,李光增都会花上好几百元钱,购置近百斤黄粑、糖果,送给敬老院的每一名老人。
“只要李大爷过来,我们心头就开心。”说话之人,名叫徐立仙(化名),是长年居住在史家镇中心敬老院的孤寡老人。83岁的她,身患风湿病等多种老年疾病。
时间回到2016年的一天,徐立仙的风湿病突然发作。李光增得知情况后,立即乘车赶往7公里外的资中县银山镇,为她买来三盒风湿药;临走时,还将100元钱塞到徐立仙手里,嘱咐她买点水果、牛奶,补充营养。
哪里有灾难他的爱心就延伸到哪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远隔近500公里,成千上万的灾区人民,时刻牵动着李光增的心。
第二天,当牛桥村党支部书记韩勇发出“向灾区献爱心”的号召时,李光增第一时间响应,向灾区捐献了数百元钱。
“尽管我岁数大了,不能去灾区抢险救灾。但我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受灾群众。”李光增说。
心系灾区,情暖人间。时间回到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传来,李光增立即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关注灾区最新情况。为帮助到灾区群众,在此后的数日里,他每天天不见亮便起床,肩挑着自家种的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到镇上售卖。“后来,他又拿出一点积蓄,凑够2000元钱捐给了灾区。”韩勇说。
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李光增拿出自己的2000元积蓄,又借来2000元,向灾区捐款4000元;云南鲁甸6.5级地震,他自己拿出1000元,加上借来的1000元,向灾区捐款2000元……10年时光里,只要有灾情发生,他都会第一时间献出爱心。
心系贫困群众他省吃俭用献爱心
每天通过媒体关注本地的社会民生新闻是李光增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他的目的,是聚焦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并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韩勇说。
2013年8月的一天,李光增在媒体上了解到,东兴区郭北镇有一名叫李贵娟(化名)的女大学生,“她为了救治患绝症的舅舅,决定放弃学业。”李光增回忆说。第二天,他在内江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与李贵娟取得了联系,捐出1000元钱,并表示:“希望能帮助你舅舅治病,也希望你继续完成学业……”
2014年11月的一天,李光增看电视时,得知人民公园门口有一名坚强的“甘蔗姐”——孔凡珍。“为了给患癌丈夫筹集医疗费,她没有向人乞讨,而是风雨无阻地卖甘蔗汁,通过劳动换取救命钱。”李光增说,“甘蔗姐”坚强乐观、患难与共的精神,令他为之动容。第二天,李光增便来到内江市红十字会,向“甘蔗姐”捐献了1000元善款。
爱社会,暖人心——在献爱心这条路上,李光增“一意孤行”,从未考虑过名利、回报。尽管,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足。
“儿女长年在外打工,他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全靠种一亩半分地。”韩勇告诉记者,李光增捐出的善款,每一分都是他通过平日的辛勤劳作、省吃俭用,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为何会有如此“大爱”?李光增给出答案——“帮助他人,既是我的快乐之本,也是安生之道!”
新闻推荐
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峰窄谷之中,坐落着这样一座古镇——罗泉。它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它没有凤凰、乌镇那样远近闻名、游人如织,却拥有毫不逊色的人文风光。五里长街上,别具...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