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资中县聚焦25个村、11015人“一低五有、一超六有”脱贫标准,坚持“用好政策保目标、构建特色促长远、连片成线聚亮点”工作思路,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责任落实到位
推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乡镇党委书记例会”“一周一会商、一月一调度”等制度,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周通报、月报告、季盘点”,每周制发脱贫攻坚专报,每月由乡镇党委书记脱稿汇报工作进度,每季度开展一轮督查、督导,对住房建设等重点工作倒排管理,逐户逐项逐月落实到人。
构建“大督查”体系,对发现的问题推行“清单制+责任制”,在全省率先派出巡查办对25个贫困村进行专项巡查,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责。
驻村帮扶有力
坚持 “三包”工作机制,30名县领导、89个县级部门划片包干33个镇。在全省率先创新“第一书记工作联盟”,推进钉钉软件GPS定位考勤;派出第一书记245名、农技员223名、驻村干部398名,实现了“五个一、三个一”的全覆盖;举办“第一书记”文艺汇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2017年,农技员累计服务4798次,指导培训贫困户13165人次。
创新工作方式
创新“三金一返包”模式,建立贫困户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户打工赚薪金、土地流转赚租金、入股分红赚股金,返包果园赚佣金。
全县家庭农场流转贫困户土地1092.43亩、流转金约51.25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68人、发放工资138.08万元,带动50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538户学技术;专合作社入股贫困户社员3643人,带动222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2436户学习技术;龙头企业聘请贫困户员工202人,带动23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结对帮扶贫困户257户。
创新“痕迹化”管理模式,以“一袋一书一卡一证”“四张清单”“四本台账”“四本工作用书”“五张作战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资料全面完善。
突出产业发展
县级财政预算安排1001万元,增幅为117%,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达5100万元,使用率超过80%。用好用活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打捆“涉农”项目资金,积极构建“长中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在短期见收益上,鼓励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形成“庭院经济”。2017年发放小家禽、牲畜20余万只(头),户均增收1000余元;在中期致富上,坚持“选准项目、瞄准对象、龙头牵引”思路,依托“福牛计划”“福猪计划”等载体,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资中血橙等主导产业基本连片成线,形成了产业带,亩收益达到1万余元。骝马镇三柏村、兴隆街镇双桥村两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转身,分别入选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 “2017四川百强名村”。在长期有效益上,依托主导产业、资源优势,深入推广“四化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铁佛镇柏龙村通过“4321”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100余户。
推进专项扶贫
实施贫困村道路建设30余公里、统筹实施水利设施20余个、改造电网16个村。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举办梨花节、菜花节、玫瑰花节、油伞节等活动,直接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500余元。大力推进 “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行动,“栋梁工程” 筹集资金240万元,扶贫日捐款300余万元,“童伴计划”走进央视《对话》栏目。大力推进电商扶贫,举办首届资中血橙节,网上观看讨论超过80万人次,仅柏龙村就网销血橙75万公斤,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甘露镇通过淘宝、微信、京东等销售枇杷达8000余万元,辐射带动贫困户501户。
保障政策落地
提前实施易地搬迁371户、1025人,D级危户1231户,已全部完工。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减免、补助17568名贫困学生保教费、生活费、助学金等1339万元,提供教育救助基金56.35万元。强化医疗卫生保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免收贫困人员诊疗费242855.43元,院内会诊费7413元;卫生扶贫基金救助54人次、17万元。大力推进“两线合一”,发放低保金4161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86万元。
(文图由资中县扶贫移民局提供)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12月25日,记者从资中县城管局获悉,该局以“五化”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城市管理。街道分类“规范化”。按照《资中县城区街道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一类街严禁、二类街严管、三...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