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中国古代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后辈缅怀先人的重要场所,更兼顾着议事、正俗、教化等维系宗族发展的重要功能。
位于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的王家祠堂,正是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它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山门风格独特、雕琢的图案惟妙惟肖,颇具观赏价值。同时,从清嘉庆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近日,记者走进王家祠堂,探访这座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文/图
山门——气势非凡
从资中县城出发,经过30余公里颠簸的车程后,记者终于看见了在翠竹掩盖下的王家祠堂。“古色古香”这是王家祠堂给人的第一印象,从路口到山门一路走来,不论是探出墙的飞檐翘角、稍显斑驳的墙面,还是脚下的青石板路,处处都透露着这座建筑的特有韵味。
沿着青石板路行走近100米,一座风格独特的山门便映入眼帘。据了解,王家祠堂山门作为我国大型的“六柱五间”式的“四滴水”(四层房檐)牌坊式门罩建筑,民间称之为山门。
山门宽8米,高约8米,最上层飞檐翘角以及整个正面均为青石雕刻而成。每一层房檐下的石坊上都雕刻着不同的图案,不仅有舞者、乐师、书生等形态各异的人物雕刻和象征吉祥的图案,也有如郭子仪起义等讲述故事的雕刻。山门正中石刻楷书“王氏祠”,左右为石刻对联,上联“顾予蒸尝春秋匪懈”,下联“绥我眉寿福禄来崇” ,中为横联“奉先思孝”。
对联之间即是大门,大门左右两侧分别立有两座保存十分完好的抱鼓,可惜鼓上石狮已毁。立柱间的石碑也有些破损。据了解,石碑上记载着“王氏修祠堂序”等文字,即王氏先祖迁居、为官和建祠等情况。大门左右两侧的顶部还分别倒挂着石狮,其纹路清晰可见,和山门上诸多图案相似,采用镂空工艺,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房屋——精妙绝伦
推门而入,数米之后,一座恢宏大气的正厅便矗立在眼前。正厅上方(房顶)的脊饰气势非凡,两条长约1米的巨龙昂首嘶鸣,相向对峙。双龙间则是一座约2米高的六角形宝塔,宝塔基座形似莲花,造型极为精巧。据王氏后人王煌显介绍,宝塔是由一块完整石头雕琢而成,至今已有200余年。这座祠堂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因屋顶的青花瓷角度不一,光线在上面发生折射和反射,使得整个祠堂笼罩在一个奇异光圈之中,显得耀眼夺目。
屋顶之下是一行十分显眼的大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据村民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曾是柏龙村小学所在地,这行大字正是当年学校写的标语。同时,标语下方的木门结构也因办学需要进行了改建,原本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木门大多被石砖取代,尚存的木门也是办学时期安装的。
正厅前是由青石地板铺成的庭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内圆外方呈八角形的古井,当地人称之为“龙眼”,其主要功效为消防灭火。庭院左右两侧为厢房,遗憾的是,左侧的厢房已经完全垮塌,右侧厢房也因改建为教室几乎找不到当年的影子。只有从左右厢房的屋顶才能一窥厢房当年的精美壮观。屋顶上的脊饰为一老者、一金童一玉女,保存相对完好,老者面目慈祥,宽衣束带,金童机灵,玉女灵巧,寄托着王氏后人对家族人丁兴旺、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
与正厅相对的是,建在大门过道之上的戏台。戏台保存完好,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宽9.2米,高9米,进深约6米,其屋角高挑,轻盈飞扬,楼台底离地面2.2米左右,厚度为0.6米,长度约0.8米的木制台沿,斗拱、雀替、斜撑等布满雕刻人物、龙兽、花饰等。图案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龙兽活灵活现,花饰含苞欲放,处处展示着古人精湛的技艺。
屋内——岁月留痕
拾阶而上迈入正厅,若非房梁依稀可见的精美雕文,谁也不会将这里和祠堂联系在一起。由红色油漆标注的学习天地、批评栏、表扬栏,占据着大半墙面。立柱上还印着雷锋的头像,下面写着: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一股浓厚的教学氛围萦绕其间,将上世纪60年代的痕迹彻底留在了这里。
过道上,改革开放、让学生成才等标语同样处处可见。据了解,柏龙村小学大约在1957年开学,直到1997年停止办学,持续了近40年。
王家祠因建筑、石刻、木雕、塑像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于2007年6月成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对祠堂建筑进行管理、维修。
记忆——盛况空前
据王氏后人介绍,清康熙年间,王氏祖先王启、王两移民入川,最初以买地出租为为生,而后经过族人不懈努力、积累,成为当地显赫家族。王家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王启、王两二人,遂于清嘉庆年间筹资修建了王家祠。当时王家祠只有正三间,随着王氏家族不断发展,又先后修建了左右厢房以及戏台,并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老一辈那里还流传着当年清明时节祭祖的情景,让我们这些后人至今听着都觉得十分向往、自豪。”王氏后人王煌显告诉记者,当时,每逢清明时节,来自各地的王氏族人都会齐聚祠堂,由宗族长辈带领祭拜先祖,并学习王氏族规。同时,家族长辈还将对全年发生在族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商讨。晚辈就帮忙准备午餐、晚餐,饭菜也有规矩,必须是标准的九大碗。就餐时,从庭院到大门外的青石板路上都摆上餐桌。就餐时,天南地北的族人互相交流沟通、维系宗族情感。但凡重大时节,还会请来戏班,族人便围坐在庭院观看至深夜。
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王家祠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留下的只有历经两百年风雨的祠堂,和一段段深藏在庭院的故事。
新闻推荐
内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撤销罗德富的资中县人民法院院长职务的决定
2017年11月7日内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五条“在地方两次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如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