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一大早,资中县铁佛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强盛冒着雨来到1组村民康先富的野鸡养殖场。“小康,最近野鸡卖得咋样?”“有了电商平台,是不是卖得更好了?”一进门,张强盛就关切地问前问后。
“嗯,好卖多了!谢谢张书记关心。”提及自己的野鸡场,康先富嘴里满是言谢之词,“生意这么好,全靠书记忙前忙后地关照!”康先富对张强盛的这份谢意,从何而来呢?这事,还得从2010年说起。
◇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文/图
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
打破传统化养殖
2010年,太平村与相邻的劳动村合并为一村。原劳动村党支部书记张强盛,在两村村民的极力推举下,担任新太平村的“当家人”。“这是村民对我的信任,也意味着我肩上的责任更加艰巨。”张强盛坦言,“从那时起,我每天日思夜想的事,就是如何能带动新村发展。”
此后的三年时间,张强盛先后前往四川农业大学,以及资中县的各产业先进村“取经”,寻求新村的发展出路。“不枉费一番折腾,我受了很大的启发。”张强盛说,在大学里,他听说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型产业模式。而在先进村里,他更是见识到大学生返乡创业所施展的“魔力”,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野鸡满山飞、土鸡满林跑……”张强盛说,他走访的很多村,都依靠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打破了传统的家畜圈养模式,从而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看来,太平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间起伏大,森林覆盖广,也完全具备发展野鸡场、林下养殖跑山鸡等新型产业的条件。
碰巧在2013年,村里的大学生康先富,找到了村委办公室,吐露自己想在家乡创业,办野鸡养殖场的想法。张强盛听说后,喜出望外,“康先富这娃儿,我从小就认识,勤快老实。”张强盛当即拍下桌子,承诺道:“扶持政策,村里帮你落实。”“土地流转,你也不用担心。”
此后,张强盛联合“第一书记”李信斌,多次到铁佛镇党委政府,帮助康先富落实“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并与1组的7户村民达成一致,流转土地20亩。“我们用扶持资金,帮他搭建了鸡棚、铁网、护栏等基础设施。”年底,康先富几乎是拎着包、领着野鸡,舒舒服服地当上老板。
张强盛对康先富的帮扶,还远不止于此。2014年,他与铁佛镇畜牧站取得联系,定期请专业的养殖人员到养殖场,教授康先富如何人工育雏、防控疾病等养殖知识……2015年,他多方争取到村里的路牌,作为养鸡场的广告位,并联系村里帮扶单位之一的资中县农业局,免费为康先富提供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的机会。
2016年,张强盛“搭桥”资中县商务局,带着康先富到县城里参加了电子商务培训。至此,野鸡养殖场搭上顺风车,销量有了质的飞跃。“如今,我家的野鸡远销资阳、成都等地区。去年的出栏量近10000只,销售额突破了100000元。”康先富笑呵呵地说。
“清扫、饲养,每天150元的工钱。”张强盛说,帮扶康先富返乡创业,不仅打破了村里的传统化养殖,还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就业。张强盛说,“以后,只要有村里的大学生想返乡创业,我都会尽力扶持。打造‘以点带面,带动全村致富\’新模式。”
入股分红
迈向“脱贫攻坚”新台阶
2016年,伴随着全市各乡村“脱贫攻坚”的号角越吹越响,张强盛意识到,他必须加紧步伐,尽快让太平村退出贫困村。
为此,他积极响应铁佛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前往资中县发轮镇一家大型泥鳅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在这过程中,张强盛见识了该养殖基地与周边村民采取的“入股分红”的成功经验,决心将这模式引进太平村,带动全村脱贫。
当得知该养殖基地其中一名股东愿意到别的村镇发展泥鳅养殖时,张强盛喜出望外,邀请他到太平村参观,并拍下胸脯承诺:“土地流转的问题,我帮你协调。”“堰塘、水渠等基础设施,我帮你建设。”
最终,张强盛的诚意打动了投资人,一口气流转了100余亩土地。此后,他通过向县、镇两级政府汇报,申领到了专项的“农业小项目”扶贫资金,“用这笔钱,村里修建了泥鳅养殖场的设施。”其间,张强盛多次在贫困户与投资人间“两头跑”,谈妥了“入股分红”的细节。
“政府为贫困户发放的产业发展资金,全部投入泥鳅养殖里。”张强盛说,投资人作出承诺,无论养殖场是否亏本,“每年,他都会按协议分红给贫困户。”眼见贫困户与投资人签下协议、泥鳅养殖场投入了生产,张强盛心里长舒一口气。
“不仅有分红,养殖场还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张强盛告诉记者,无论是值班看守、还是喂饲料,每个月都能有1500元左右的工资。2016年,太平村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这是在‘脱贫攻坚\’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张强盛满脸笑容。
谈及接下来的规划,张强盛信心满满,“目前,我已经找到了新的投资人,流转了土地120亩。”他将继续坚持“入股分红”的脱贫模式,发展“林下养殖”新产业。“预计6月底,太平村就能见到满林间跑的土鸡了。”届时,余下的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有望实现脱贫。
兴村大计
公路实现“组组通”
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早在2000年,张强盛刚进村担任原劳动村党支部书记时,就喊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并多次到铁佛镇党委政府争取修路补助。一年后,施工的机械声在村里响起。
为加快修路进度,张强盛又吹响投工投劳的号角。他“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带头肩挑背篼、手提铁铲,到山里挑石头,在路边挖水沟……直至2001年,一条通村泥结石路建成,为此后的修路大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0年,两村合并。张强盛再将修路提上议程,作为兴村的首要大计。他前后多次向铁佛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到了“1公里30万”的修路补助。同时,他挨家挨户说服村民集资,数月后,全村集资15万。
拿着这笔钱,张强盛请了施工队,新修了12公里的泥结石路。并在原来两个村修通的9公里泥结石路上,铺上了水泥;还在离公路远的村组修建了便民道。2011年,太平村实现了乡村公路“组组通”。
采访结束时,雨停了下来。张强盛看着放晴的天空说:“相信太平村的未来,也一定会像这般‘雨过天晴\’。”
新闻推荐
(李波记者蒋小琴)6月12日,资中县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专题调研土地出让工作情况。在查看了运达粮油、凤凰城东西侧等地,调阅了规划图纸、全面了解县城区今年拟出让地块情况后,调研人员还...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