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沛润 文/图
看央视广告后的“冲动”
6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汪榆入位于资中县金带步行街的虫草店,他正在接待客人。面对客人的疑惑,他耐心地解释,直到客人满意。与记者交谈时,汪榆入表示,自己入行虫草完全是偶然。
2011年初,刚从部队退伍的汪榆入回到资中老家,无事可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央视的广告里在宣传虫草生意,利润非常可观,汪榆入当时就动心了。他没有接受父亲为他找的一份协警工作,为此还和父亲吵了一架。在事先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他和朋友刘应青一起背着帐篷、被子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有从其他朋友那里借的几千元钱,坐车去了阿坝州。“真的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就去了。”汪榆入说道。
到了阿坝州,汪榆入才发现自己太莽撞:阿坝当地确实是3月开始就可以挖虫草,但和西藏的虫草相比质量更差。而去西藏挖虫草,要等到5月。更好笑的是,汪榆入原本担心自己挖虫草被别人知道后导致竞争,所以一路上面对别人的询问,他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到了当地才知道,那里的群众早就把挖虫草当作产业来做了,不缺他一个。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汪榆入感觉自己的前途陷入两难:想挖虫草却没赶上时间,回去吧,肯定会被朋友嘲笑。左思右想,最后他和朋友决定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等待下个月去西藏找人上山。“没有当地人带路,外地人是没法上山去挖虫草的。”汪榆入说道。
挖虫草的艰辛
真正踏上挖虫草的地方,汪榆入才感觉现实的残酷。刚退伍的他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经过一周多的时间,才适应过来,这还不是最让他绝望的。进入挖虫草的地方,他就进入了通信盲区,无法联系外界,在这里,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有几次,汪榆入想和其他同行结伴,都被拒绝了。当他站在山脚下,看到几百个人以各种姿势趴在山坡的草地上仔细寻觅虫草时,他克制住自己无助的情绪,开始了挖虫草的工作。
汪榆入回忆,在山上没有人在意天气和温度,尽管山腰的草皮非常潮湿,但没有人在乎,虫草是他们眼中唯一的东西。每到五六月,为了多挖几根虫草多挣点钱,当地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其他的人都进山挖虫草了。汪榆入和他们一样,趴在山坡草地上寻找了两天,连虫草的残渣都没找到,这让他很失落,最后,还是请教当地的同行,才学会了怎样找虫草。第一次在西藏的一周左右时间里,汪榆入就挖到了两根虫草,还被直接生吃了,最后还是在镇上去收购了几十斤虫草回到内江。当他回家和朋友打招呼时,朋友简直不敢相信是他:全身黢黑,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高原味道,整个人瘦了一圈。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汪榆入觉得自己有了信心,虽然挖虫草的过程并不顺利,但虫草的利润却让他心动,他开始经营网店销售虫草。和其他商户全数进货不同,汪榆入在西藏进货时,就先对虫草进行了一次筛选,把部分达不到他要求的虫草先期淘汰,所以,在进货的环节上,汪榆入对自己的产品有充足的信心。由于新鲜虫草每年只有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可以采挖,平时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汪榆入和朋友选择打工攒钱,积累了资金后再去西藏边挖边收购,其间他做过外卖、快递和服务员,工作再苦再累也认了,只为了存够钱去收购虫草。他承认,自己选择的方式或许是最笨的,但他觉得能够看到前途的希望对他而言更重要。“家人一直都反对我做生意,觉得有工作安稳一点更好,但我还是想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几年。”汪榆入说道。为了创业,本来有条件恋爱的他放弃了几次相亲的机会,只为打拼自己的事业。
梦想伴他一路前行
作为半路出家的商户,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汪榆入通过网络,结合实践对虫草进行了深入了解。经过5年的历练,现在的他已经算得上是行家了,对虫草只需要观察几眼就能知道真伪。对于虫草的消费,汪榆入觉得资中当地缺少消费习惯,除了部分熟客用来养生和送礼之外,似乎大家对于虫草的印象还停留在补品和奢侈消费上面,更多的人觉得虫草的价格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为此,汪榆入告诉记者,他开店的初衷,就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打造一个平民化消费的虫草平台,他的虫草只有产地和店铺两个环节,所以价格很亲民,每年他都要去西藏进货,从源头上保证了质量。
从业5年多来,汪榆入从未想过转业或者放弃,即使前年因为管理不善导致200余根虫草变质被销毁,也没有动摇他的创业梦。现在,他的虫草在网上已经卖到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很多熟客更是每年都会来他这里采购。看到客人对自己的信任,汪榆入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新闻推荐
6日,有网友在网上晒出一张疑似好朋友和歌手刀郎(原名罗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的合照,并配文:“岁月是把杀猪刀,刀郎都这么胖了”。在网友的朋友圈截图中标注着“巧遇刀郎”,位...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