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高楼镇雨台村位于场镇东部,辖8个村民小组,共247户、870人。
曾经的雨台村,基础设施差,道路不通,村民思想意识落后,产业发展缓慢……随着帮扶部门和“第一书记”的到来,依托各种扶贫政策,雨台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今的雨台村,公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不知火”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村民种植热情高涨,还建起了果蔬配送中心,村里也有了集体经济……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40人中,2016年实现了34户、137人脱贫。这个昔日的落后山村,已经成为脱贫“样板村”。
◇全媒体记者姜晓凤文/图
改善基础设施,
村庄面貌大变样
日前,在驻村“第一书记”周宏彦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雨台村。走进村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成片的“不知火”,就连公路两旁也都种植了吐着新芽的“不知火”树苗。
一条条明净的硬化公路,蜿蜒于高低起伏的山峦间,来自资中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周宏彦说,去年,雨台村硬化了6公里公路,不仅村民出行大为方便,运送“不知火”和农作物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艰难了。
周宏彦介绍,雨台村是一个旱山村,水利设施条件差,村民大多自己打井取水来用,每到旱季,饮水和灌溉就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去年,资中县高楼镇2016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在雨台村落地,村里新建了蓄水池4口、山坪塘7口,维修水渠2公里,项目总投入近200万元。此外,为了改善村民用水状况,村里还新建了一口98米深、直径0.4米的抗旱井,接下来将修建水塔一座,新安装水管560米,能有效保障1组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1组村民杨正祥说,现在他家用的还是十几年前打的水井,平时一家人的生活用水没有问题,但如果要用作农业生产仍有些吃紧。“我家的井有30米,还算比较深,有的人家里的井只有10来米深,缺水时连吃的水都不够,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早点用上深水井的水。”杨正祥说。
雨台村村支部书记杨正辉告诉记者,深水井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农业灌溉问题。目前水井已经打好,接下来将修建水塔和安装水泵。
发展特色产业,
着力破解产销难题
如今的雨台村,漫山遍野都能见到“不知火”树苗,站在1组的公路上遥望山坡,在一片种植地里,“埋头苦干 创造一流 打造产业脱贫示范村”一排大字引人注目。
在村道上走一圈,记者发现许多“不知火”树苗下都是新翻的地,许多地里做好了土堆,周宏彦说这些土堆接下来也将种上“不知火”树苗。
越来越多的土地成为“不知火”种植地。雨台村正依托特色产业“不知火”,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走上专业化、标准化的产销道路。
事实上,雨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曾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销售渠道单一等几大难题。对此,高楼镇党委坚持“三个优先”、“五个统一”原则,着力解决贫困村民思想上“不愿种”、技术上“不会种”、销售上“怎么卖”的问题,在发展优势产业上做足了功夫。
高楼镇经发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镇上就开始推广种植“不知火”,但雨台村村民却对这项决定“不买账”,有的将树苗堆起来当柴烧掉,有的直接丢掉,就是不愿意种植。2015年,通过驻村帮扶工作组成员、镇上农技员和村干部们走村入户,不断做村民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种植“不知火”,为他们提供种植政策信息,免费发放“不知火”苗和肥料。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农户“不愿种”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016年11月,镇党委免费赠送雨台村“不知火”树苗1.5万株,新增种植面积250余亩,目前,全村“不知火”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村里人或自己种植,或将土地承包给种植户,种植热情高涨,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一名刘姓村民正在“不知火”种植地里除草。她说,家里人都在外打工,她就把家里的2亩地承包给了种植大户,自己帮忙除草施肥等,工作一天能有50元的收入,而且工资日结。“虽然钱不多,但是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庭。”她说。
此外,依托资中县“不知火”果业农民专业专合社,雨台村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邀请市县专家开展“不知火”种植技术培训,镇、村农技员每月定期与不定期上门,“一对一”到地里指导贫困户如何剪枝、施肥、保果等,破解了农户“如何种”的难题。
同时,记者了解到,雨台村采取搭建产品质量检测平台、质量追溯平台、电商销售平台,在保证果子质量的同时拓宽销路,利用与网商结对,建立网站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保底收购和优先出售贫困户果子。通过这种“搭平台+拓销路”的销售模式,破解了农户“怎么卖”的难题。
壮大集体经济,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在村里采访时,雨台村卫生室旁边的一座库房引起了记者注意。据周宏彦介绍,这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项目——雨台村果蔬配送中心。
据果蔬配送中心负责人杨英介绍,配送中心于去年9月动工,今年1月9日投入试运行。
记者在配送中心的库房里看到,这里储存着大量的“不知火”和血橙鲜果,库房温度比室外低很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库房内温度设置为0-3℃,目前储存水果3万斤。而实际上,配送中心拥有100万斤的储存量。
“如果水果盛产,价格偏低,我们可以将水果储存起来,等到价格上涨时再销售,从而增加收入。”杨英说,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资产,村民们可将水果卖到配送中心,也可租用库房储存水果。
记者了解到,2016年,雨台村整合资金170余万元,修建了“果蔬配送中心”,其中,市县财政专项扶持资金70万元,涉农部门项目打捆资金20万元,吸收社会资金80万元。
借助果蔬配送中心,村集体每年将有固定收入4.2万元,其中80%用于贫困户生产发展,如购买果树种苗、开展养殖等,20%用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配送中心可解决20名贫困对象的长期就业问题,到产品销售旺季,还可解决400人就业问题,更为村里的果蔬种植户提供了一条有保障的增收新途径。
2016年,雨台村成功退出贫困,这个果蔬配送中心作用不小。周宏彦介绍,果蔬配送中心的修建,将使村里的果蔬种植产业形成循环发展,拉长了产业扶贫链条,确保贫困对象持续增收,如期脱贫,不再返贫,更为村退出贫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闻推荐
来自资中县水南镇的报道(二)谱写基层党建新篇章——资中县水南镇2016年抓党建促发展工作回眸
走进资中县水南镇四通社区,崭新宽敞的社区办公大楼立即映入笔者眼帘。在这里,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紧邻社区办公楼还有一幢崭新的大楼,这里是即将启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