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春秀
晚来霞光千万道,夕阳生活无限好。
在内江,一群又一群的老人,行进在老年社会里,畅游在快乐的海洋中,发挥余热,为晚年生活增添光彩——
都兰亭:
创办大千文化卡,展现大千文化
70多岁的都兰亭是一名集卡爱好者,他的晚年生活与卡片息息相关——
2007年初发起内江首届“卡展”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自己制卡,展示和收藏本土文化?得到集友的赞同后,首张印有生肖、张大千画像的收藏卡便问世了,并命名为“大千文化卡”。
“把个人爱好与弘扬本土文化结合,能使收藏更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都兰亭把退休生活全部投入其中,创意、选题、撰稿、出版,忙得不亦乐乎,一张张小卡片,将内江的社会经济、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等尽收“方寸间”,成为内江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
创办“大千文化卡”至今,都兰亭已多次集中展出,参展者达几万人次。
王德润:
徜徉书海,笔耕不辍写内江
83岁的王德润是内江市文化部门的退休人员。尽管年过八旬,但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了十余本读书笔记。在徜徉书海的同时,笔耕不辍写内江是他老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昔日地方名士善举》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内江城里的“善心人”设定慈善机构,为老百姓解决看病的困难;《不忘日机轰炸内江》描述了1941年日机两次轰炸内江的经过;《内江城隍庙觅踪》讲述了内江城隍庙历史变迁……这些都是王德润退休之后发表的文章。
截至目前,王德润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内江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上,发表作品1000余篇。
王作东:
拿起手中的笔,记录家乡的美丽
71岁的王作东家住资中县板栗桠镇。他爱好书画,也爱好写作,用手中的笔记录家乡的历史文化。
板栗桠镇有一群热爱诗书画的村民,农忙时辛勤劳作,农闲时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在当地众多文化人的支持与鼓励下,1986年11月26日,王作东发起创办“农民诗书画社”,担任副社长。
“农民诗书画社”自主创办了以诗歌为主,集散文、摄影、书画等文艺作品为一体的刊型内部资料《板栗一枝》。王作东和大家用手中的笔写家乡、画家乡,记录家乡的美丽。
不仅如此,在传承非遗方面,他也不遗余力奔走。他曾多方奔走协助政府部门搜集资料,搜集婚嫁歌、匠人歌等多首“资中抬工号子”民间歌谣,“资中抬工号子”于2016年5月被命名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蒋运强赵晨希月日清晨,在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胡坝村,村民彭跃仲和妻子在新房前整理收割好的黄豆。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夫妻二人干活的热情,住进新房的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彭跃仲的新居宽敞明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