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一方面,坚决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是以打通对外大通道为重点,推动高速公路向贫困地区延伸;以完善路网骨架为支撑,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加快提档升级;以畅通“毛细血管”为依托,推动农村公路网络加速完善畅通,力求破除贫困地区交通瓶颈制约。二是加快“一路两站三桥”建设和东泸路、资荣路、省道308线、资威路等4条快速通道前期工作。三是完成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99公里,渡改桥1座100延米,新(改)建通村硬化路150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基加宽155公里。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一是完成公路大中修20公里以上,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87以上,完成公路安保工程50公里以上,整治危(病)桥1座,整治公铁立交桥隐患2座。二是继续开展“道路客运平安年”和集中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全市危货企业清理整顿,继续创建公交精品线路,推进出租车标准化服务,认真做好新增出租汽车运力配置相关工作,全面实现一、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力争客货运输周转总量同比增长8%。三是深入开展以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公路路域环境、出租客运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不断深化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建立交通系统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
市国土局
做优增量 盘活存量 用好现量
一是争取做优增量。准确把握最新动态,积极向上争取指标、政策和改革试点项目。全力配合发改等部门做好内江市重点项目的包装、整合工作,争取更多项目成为省重点项目,获取省级配套指标。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预留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双挂钩”项目并抓紧启动一批,尽快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获取建设用地指标,拓展用地空间。二是用力盘活存量。开展批而未供土地分类处置,加快对批而未征土地实施征地补偿,及时对征而未供土地实施土地供应,确保近五年平均供地率在65%以上。加强建设用地监管,做好闲置土地清理核查工作,并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议”原则,强力推进整改,盘活存量土地。制定配套政策,有序开展“僵尸企业”土地分类处置,推进低效工业用地退出。三是切实用好现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有保有控、结构合理,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科学使用、统筹安排用地指标,分期分批有序供地,突出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全力保障项目落地。甄选符合产业方向、能落地、效益较好的项目,实行精准报批、精准供地。认真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推行节约集约用地。
市财政局
扎实推进财税改革 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科学谋划“十三五”财政工作。坚持政策引导,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实现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二是科学合理确定收入计划。认真分析全市经济发展实际,按照原则科学制定2016年财政收支目标。三是落实各项增收节支措施。坚持依法治税,杜绝税收跑冒滴漏。强化预算约束,提升预算执行能力,科学编制“四本预算”,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资金监管,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四是着力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财税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竞争新优势。五是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织牢织密民生安全网,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六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清理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加强统筹使用;做实预算编制改革;落实税收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考核机制,推进政府债务公开;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市城管执法局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是狠抓项目攻坚,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专用通道等5个子项目的建设;加快内江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4月底前完成地理信息普查、硬件安装调试等工作,6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行。二是狠抓市容整治,全面提升市容管理水平。加强日常监控,拆除一批违规乱搭乱建;加大对城区56条街违规占道经营的整治力度,力争实现城区主次干道无违规占道经营;加强8个临时促销场地的管理,为企业、商家临时促销活动提供平台;定期冲洗亲水步道和监测甜城湖水质,及时更换湖区损毁设施,打捞湖面漂浮物。三是狠抓环卫工作,全面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严格管控车辆在主要道路运输建筑垃圾行为,杜绝抛洒滴漏,控制扬尘污染;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向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江河沿线、公路铁路沿线延伸,全面消除城区卫生死角;继续将清扫保洁作业推向市场,全面实施市场化;力争在2016年2月底前免费开放城区116座公厕。四是狠抓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城管便民服务亭”的功能,使之成为服务市民的“连心桥”,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科技局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鼓励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平台。二是构建产学研新型研发组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沟通,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运营好川农大新农村研究院内江分院、中俄低温水产研究所。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试点,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突破现有政策在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束缚。四是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扎实推进众创、众包、众筹等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内江“双创”活动品牌。五是加紧编制《内江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有关要求,重点规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和一批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六是抓好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市规划局
坚持规划引领 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大力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实行“开门规划”;加快城乡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城市控规及城市设计,补充完善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加大镇、乡、村规划编制力度;积极贯彻落实《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提出的内江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二是依法执行规划,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国家技术规范、技术管理规定实施规划管理,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继续完善规划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分级审查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充分运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项目负责制、全程指导服务,努力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效率,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编制和调整程序;全面执行规划公示公开制度,加强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严格规划执法,加强规划监督,实行规划条件全过程管理,强化验线、复线、外装饰材料核查、规划竣工核实等建设项目批后监管工作,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工程,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四是进一步理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落实各县测绘管理机构;科学编制“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完善“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做好运行、维护工作,推进内江市与省测绘局的战略合作及该平台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纵向与国家、省,横向与市级相关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市文广新局
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支撑功能
一是把握精神实质。统筹理解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突出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处理好“四个关系”等新要求的理解、把握,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主动融入“七项重点任务”和城市发展,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保障。二是密切联系实际。将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推进内江市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有机结合,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精品意识、法治意识,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文艺精品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人才队伍支撑上下功夫,围绕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八大工程”,突出内江特色、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着眼全省错位发展,立足内江借力、借势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步伐。坚持有所作为、主动作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尽快完成内江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初稿)》论证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组建理事会试点工作,助力改制院团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市水务局
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创新
一是力争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在2016年底开工建设,东兴区联合水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和隆昌县长桥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二是全面配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支持城市水循环利用、节水示范改造等工作,着力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严格城市水环境管理,努力把城市建成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三是启动并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实现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6万人。四是围绕74个扶贫村脱贫“摘帽”目标,力争向贫困村倾斜项目资金50%以上,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着力解决2.42万贫困人口因水致贫问题。五是扎实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全面推广水质生态修复试点技术,全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系绿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六是探索推广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合作(PPP)机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用水价格综合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七是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打捆实施,整体连片推进,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打造5个2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全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市扶贫移民局
补齐经济发展“短板”
市扶贫移民局坚持***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推动全市经济工作和城市工作加快发展。一方面,扎实推进扶贫工作,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扶贫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市扶贫移民局绷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根弦,深入落实***政策措施,不断探索创新扶贫方法,全力推进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为全面促进内江经济发展、补齐扶贫这块“短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具体将做好以下工作: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确保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强化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强化干部驻村管理,完善“七个一”帮扶机制;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健全“四大机制”,用好“四大平台”。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移民工作,筑牢经济发展“堤坝”。水库移民是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服务好、维护好这一群体的民生、稳定和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挺进百强、小康目标的实现。为此,市扶贫移民局将规范推进移民规划安置工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加移民的收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丁洁文/图新年新气象,过年当然是喜事,不过对于家住东兴区兴隆路五星小区的邱永汉一家人来说,喜事可不止过新年这一桩,当新年来临,一家人搬进了新的安置还房,可谓喜上添喜。丰盛...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