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小琴文/图
“活到现在,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真是太好了。”2月2日,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2组的村民看着硬化的水泥路,脸上挂满笑容。一位89岁的老人拉着村“第一书记”凌威的手,夸赞他是“干实事的好人”。
金紫铺村2组原属于东林寺村,2010年金紫铺村、东林寺村合并为金紫铺村。其中2组就成了金紫铺村山最高、路最难走的一个组。2组组长吴生德说,全组290人,人人都盼着修村道,“路好了,村民种的柑橘、养的肥猪才能卖得出去;外出打工的村民才更愿意回家。”
2014年,市委组织部信息科副科长凌威挂职银山镇党委副书记、金紫铺村党支部副书记。他了解到,地处银山镇西北部的金紫铺村,是省定贫困村,有耕地2718.5亩,辖区内10个村民小组,1327户,4128人,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无产业发展是制约金紫铺村发展的重要原因,该村2组的情况尤为突出。
“要想富,先修路。”凌威积极联系争取交通项目资金,组织村两委开展“一事一议”,村民自筹一部分,部分村民再投工投劳,最终于2014年开始修建通村路,2015年初建成。通往2组的上山路也在此次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解决。
硬化的水泥路连通了山上山下的村民,路难走、农产品难运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凌威并不满足:“还得努力,争取户户通便民路。”
2015年9月,凌威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再一次走进金紫铺村,“没干完的正好接着干。”
凌威组织村“两委”,为高铁建设而被占房屋的2组村民,反复找到资中县高铁办协商修路补偿事宜。当年12月,高铁补偿的便民路开始动工。2016年1月底,与村道建设的道路连接一起,金紫铺村2组实现了小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
赶着春节前回家过年的2组村民,开着小轿车抵达家门口,“还以为今年也只能把停车在山下,现在居然能上山了,‘第一书记\’真是好样的。”回家过年的村民笑着说。
新闻推荐
近日,有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反映,在资中县归德镇特建村2组有这样一位老人,多年前,小女儿溺水身亡,大儿子被电击伤后精神出现异常,后离家出走与家人失去了联系,2013年,老人的丈夫也不幸去世了。现在,老人...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