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努力,中小企业也可以在世界大舞台上起舞。在资中县宋家镇熊桥村,一家看似不起眼的企业,却创造了多个行业奇迹:其自主研发的技术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并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公司通过IRIS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铸钢件更是在国内外的各种轨道交通动车上使用。
短短两年时间内,这家专为轨道机车提供铸造件的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先后荣获“内江市工程实验室”、“内江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成为资中众多创新型企业中的一颗新星。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成渝高铁动车上的动力支架,就是这里生产出来的。”临近春节,位于资中县宋家镇熊桥村的一间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作节前最终的生产,一批火红的毛坯件刚出炉,映照着工人们喜悦的脸颊。春节尚未放假,在客户订单的催促下,节后的生产计划又已经安排满了:2016年,该公司将承担武汉东湖43列、成都益州大道30列有轨电车项目700多支独立轮车轴及其他精密铸钢件近五成的订单任务。
如此紧凑的生产节奏始于两年前,2014年,力海铸业公司成立,专门致力于轨道交通铸钢件业务,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铸钢件作为传统基础工业产品,在铁路车辆零部件中占主导地位。”公司负责人兰少明介绍说,当前我国轻轨、地铁、高铁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多年来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因为国内铸造技术水平的问题,仍依赖于进口,急需一大批具备专业工艺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的铸造企业予以支持。
正在看准这个行业利好趋势,力海铸业公司先后下大力、出巨资搞产品研发,并先后与“北车长春客车”、“重庆凯瑞传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西南交大”等整车制造企业及设计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了列车齿轮箱体、轮芯、制动基座等系列铸造产业,公司整体制造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独立轮车轴陶瓷型生产技术”、“中频感应炉高纯净镍铬钼钢生产技术”等科技成果已经申报并获得国家新型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铸造技术的单项空白。
“公司刚成立时我去重庆参加一个行业大会,提到轻轨机车上的一个新型铸造零件时,来自日本的一位专家放言‘中国未来二十年都生产不出来\’,我就不服气,回来后组织团队研发,不到两年就研发生产出了优质产品,彻底打破该型零部件只能依赖进口的困境。”兰少明说。
如今,无论是远在埃塞俄比亚运行的有轨电车上,还是成渝高铁飞奔的动车上,国内外许多地方运行的轨道机车上都打上了“资中造”的烙印。
提起产业升级布局,兰少明说,201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98万元,贡献税收240万元,目前公司正在资中县发改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全力申报“年产2万吨高端装备零部件产业化基地”项目,计划用地238亩,预计投资5亿多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亿多元,年缴纳税收916万元,全力以赴把“资中造”有轨机车铸件建设成行业内的国际一线品牌。
新闻推荐
(曾山)2015年,资中县进一步健全完善明责、督责和问责体系,逐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有效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不松手”、党委书记“不甩手”、班子成员“不缩手”。责任分解从细。推...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