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丈夫已去世两年多 每天,她仍倚在家门苦苦等候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2-17 08:32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有市民打进本报热线反映,在资中县归德镇特建村2组有这样一位老人,多年前,小女儿溺水身亡,大儿子被电击伤后精神出现异常,后离家出走与家人失去了联系,2013年,老人的丈夫也不幸去世了。现在,老人孤身一人居住在一间破败民房,其自身的精神状况也时好时坏,生活极为困难,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老人。

2月15日,记者来到了归德镇特建村2组,见到了这位孤独的老人。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晓凤 文/图

家人接连离开,她精神几近崩溃

特建村地处资中县和资阳市交界地带,而老人的家离资中县城有40多公里。上午9点多,记者从资中县城出发,车行驶在曲折的山路上,到达老人的家时,已经是上午11点半。

当天是正月初八,老人的亲友从其他地方来看望她。通过与其亲友的谈话,记者了解到,老人名叫姜怀仙,今年62岁。她的小女儿在两岁时不幸溺水身亡,几年后,大儿子不慎被电击伤后精神异常,一天,大儿子独自外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让破碎的家庭雪上加霜的打击,使得姜怀仙一蹶不振,时常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但好在还有丈夫照顾。

然而,2013年腊月廿五,原本就身患疾病的丈夫在老人60岁生日时饮酒过多,当天夜里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从此,一个完整幸福的四口之家,只余下姜怀仙一个人冷冷清清,孤苦无依。

凌天和与姜怀仙的丈夫是重组家庭里的兄弟,也是现在唯一离她最近、能够支持和帮助她的人。他告诉记者,因为老人不会煮饭,他和家人每天都从家里做好饭菜给她送来,有时自己在外面做零工,就只能提前给她送来一些食物。

家中破败冷清,她与薄被凉席相伴

姜怀仙老人住的房子,离村里公路还有10余分钟的步行路程,相当偏僻。三间土坯房,房顶盖的青瓦破旧而残缺,屋檐下散落着一些碎瓦片。院坝里堆放的竹条、竹叶,是老人从旁边竹林里收捡来的,记者与她的亲友们到时,她正忙着将竹条仔细折断,捆成小把,码放到屋檐下。

老人梳着两条辫子,发尾并无橡筋束起,只用头发缠绕。身上穿的深蓝色衣服,袖口已磨烂。外面的棉褂子也裂了好几道口子,棉絮都裸露了出来。脚上的鞋子也不是一对,右脚穿的是一只运动鞋,左脚穿的是一只薄薄的布鞋,前面破了洞,大脚拇指露在外面。

亲友们问她冷不冷,她笑笑说:“不冷,我在挽柴,还热呢。”

凌天和叹息说,他给姜怀仙买来新衣服,但她从来不穿,还是天天穿着烂衣服。

走进厨房,借着门口以及破了一角的烟囱透进来的微弱光线,记者看到一口干干的锅里,还生着锈,灶里没有烧过火的痕迹,但灶台旁却堆着柴,和一堆灰。

而在姜怀仙的房间里,床的正上方有一个用木头扎起来堆柴用的“楼”,四处挂着衣服裤子。木架床上,除了一张凉席和一床薄薄的棉被,再无他物。看着这一切,难以想象老人是如何度过每个寒夜的。

由于姜怀仙的精神状况反复无常,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凌天和断掉了她家里的电源,所以只有电线没有灯,电视机、电饭锅等电器也早已布满灰尘,成了无用之物。

离姜怀仙家10米远处还有两座民房,但却人去楼空。凌天和说,这两户人家已经搬到公路边的新房居住,所以这个深坳里,如果没人进来,就只有姜怀仙一人,冷清至极。

记忆仿佛止步,她坚持等待丈夫归来

面对来到家里的一大群人,姜怀仙显得有些木讷,似乎只认出了凌天和。倾听其与亲友的谈话,记者发现,她确实已经记不清谁是谁了,而当大家做完自我介绍后,她又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记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能不能给我写一下?”

她一边笑一边说自己写不好,但依然接过记者递上的纸和笔,蹲在地上,把本子放在膝盖上,认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姜怀仙。

亲友们看到她写的名字,纷纷赞扬她写得好。弟媳江中英告诉记者,姜怀仙是上过初中的,以前能看书写字,也算是个文化人。

亲友们给老人送来了米、香肠、腊肉,还有一些水果,她高兴极了,蹲在地上,接连吃了两根香蕉。看到罐装的牛奶,她不知道如何打开。侄女教她打开后,她接连喝了三瓶。

江中英告诉记者,姜怀仙的情况让每个亲人都很揪心,自己的女儿看到大姑的情况时,都忍不住哭了。

临走时,亲友们邀请姜怀仙到家里做客,她笑着说脚痛拒绝了。大家说不走路坐车去,她又以晕车为由拒绝。说要带她去买吃的,她也说不去。

事实上,她坚持不离开的真正理由,在谈话过程中已多次表露出来。她总说,丈夫背着背篓外出看病去了,她要在家里等他回来。

老人的记忆,似乎永远停留在了几年前的某个瞬间。

想方设法帮扶,她不愿出门难倒众人

在凌天和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特建村2组小组长卿太蕓,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很清楚姜怀仙家里的情况,确实非常困难,自己也多次向村里和镇里反映过,但是最让他和村里干部们头疼的问题是:姜怀仙不愿意出门。

据卿太蕓介绍,现在姜怀仙每年能领到1000元的困难补助、每月110元的低保,以及给凌天和家每月100元的护理费。尽管如此,老人的生活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我非常清楚她的情况,我们也多次去给她做工作,上次为了带她去拍身份证照片,用了很多方法,怎么哄都哄不走,最后还是找了几个女同志,连哄带拉的把她带到了派出所,帮她拍了照办了新的身份证。”说起姜怀仙的事,卿太蕓时不时地摇头,脸上浮现出无奈的表情。

随后,记者采访到了归德镇特建村党支部书记刘轲,他说的与卿太蕓的话基本相同。

刘轲表示,自2015年3月调任特建村党支部书记后,他通过努力为姜怀仙争取到了一些困难补助,同时也和村里的干部们一起,想方设法为姜怀仙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还向镇上反映过。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她不出门啊,你怎么哄都不会跟你走。我们曾经想过让她去敬老院,可她就是不去。还好给她办了新身份证,以后才能办相关的申请。”刘轲建议姜怀仙的亲友们,“可以带姜怀仙去做精神鉴定,如果鉴定结果认定她的精神异常,或许还能够申请部分补助,但是这个程序很复杂,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得她愿意去才行。”

“我们很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但是我们也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让老人生活得更加幸福,让她安享晚年。”江中英说,姜怀仙不出门,这个问题可谓难倒了所有人。她不上街,甚至不愿走出自己的院坝,她总是反复说要等着丈夫回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拿她没办法。

记者和姜怀仙的亲友离开时,老人站在院子中间,似乎多跨出一步都不肯。只是站在那里,向大家挥手,让大家慢走。

新闻推荐

构建“小农水”管护机制

(记者孙国丞)资中县是全国第三批、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经过连续多年实施小农水项目,逐步探索并建立了适合当地实际、群众接受、行之有效的建后管理模式,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丈夫已去世两年多 每天,她仍倚在家门苦苦等候)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