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英
1946年初,郭有守被选为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筹委会组长,赴巴黎工作。这一年,张大千48 岁,他作《氓江泛舟图》,赠送给即将远行的表弟郭有守。
此画上款识内容为“子杰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爰”。题诗云:“四山螺黛寒,春霭迎清晓。千里阖濛溟,芙蓉粲云沼。列饰青树滋,激泉入深窈。拟泛岷江船,烟波归梦绕”。诗中对蜀地景色的描写和流露出的怀乡情绪,在这个赠别的情境中有特别的意义。落款“丙戌十月将远蜀中,写此。大千张爰。”一句“远蜀中,写此”也直白地流露出了张大千对蜀地的思念。
《氓江泛舟图》以精致细腻的浅绛设色表现了氓江一带山水的清秀、明丽,彩墨兼施,是张大千清润文秀画风的典型作品。画中高岗重壑,云烟暗伏,以层层迭染表现山体并衬托出小面积的空白来显示水域,风帆双双,隐现其间,又有舟虚其下,表现出云雾空蒙的意趣。画面布局“一气贯串而不悼”, 既有真实山水的陶冶,又有主观的艺术取舍,中景景物描写细致,并以之带动近景和远景,轻重抑扬,高低强弱,充满节奏感,颇有“天开风帆沧波里,峰峭深霾云雾中”的诗趣。
1956年起,郭有守成为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兼驻法大使馆文化处参赞,长驻巴黎,具体统管台湾在欧洲的文化交流事务。张大千去欧洲游历,每到巴黎都住在郭有守的寓所中。郭有守精通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是张大千的艺术知音。他不仅在创作上与张大千心有灵犀地交流互通,还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脉关系,领张大千参观欧洲各国博物馆,参观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展览,欣赏了各地公私收藏的中西名画,陪同张大千游历欧洲名胜古迹,观赏奇异的山川风光,这样为张大千拓宽创作题材,激发创作灵感,乃至后来绘画风格的转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郭有守还一直对张大千予以经济方面的资助或借贷,张大千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作为酬答。在当时海外华人中,郭有守收藏的张大千作品最多,有百余件,且多是精心之作。
张大千于1956年寓居巴黎,举办画展,住郭有守寓所。之前,郭有守为促成张大千绘画走向世界,曾做了不少努力。据朱介英的《绝美的生命交集——孙云生与张大千交往录》记载:“大千先生在巴黎的表哥郭有守曾赠送一批藏画给Cernuschi(东方艺术博物馆),其中有十二幅正是大千先生的画作精品,这一举动为大千先生进军巴黎埋下了很好的伏笔。”(一说是向巴黎市政厅捐赠)。这年6月,“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巴黎东方博物馆隆重举行。7月,“张大千近作展”又在巴黎近代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张大千在巴黎举办展览期间,还约见了正在巴黎近郊举办雕塑展的毕加索,东西方两位艺术家会见的消息在巴黎报刊上刊登后,更加轰动了西方观众,称誉为“东西方艺术高峰会”,由此,张大千叩开了西方艺术之都的大门。
台北黄天才在《五百年来一大千》一书中说:“张大千第一次欧洲行成果如此丰硕,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随后数年,他多次访问欧洲,巴黎一直是他活动的中心,郭有守是他的联络站。”郭有守岂只是张大千的联络站呢?他对张大千走向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大千不通外语,一个不通外语的人在异国他乡,可以说寸步难行,更不要说举办画展了。郭有守尽力帮助筹备,联系展览地点,装饰展厅内外,登广告、发请柬、接待宾客,有时忙得整天回不了家。张大千与他情同手足,经常一起饮酒、叙旧。
1956年,张大千还饱蘸浓墨挥毫绘制出《四川资中八胜》图,并在其中的“倒挂琵琶”画的右上方题款曰:“丙申(1956年)五月,来法京巴黎,住子杰中表家,每话故山之胜,辄为唏嘘,为写资中八景,以为羁情。”表达了他俩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的心情。这组绘画于同年7月在巴黎展出,后来又在新加坡、台北展出。
此外,郭有守与油画家常玉、女画家张玉良、赵无楹等人也经常往来,他们都是他在巴黎的好友。
本文主要参考:
《资中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资中县志》、《内江古今名人》及《我的父亲郭有守》(郭安东写于2009.11)、《成也子杰 败也子杰:张大千进军巴黎前后》(2012.02作者:包立民)等文章。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为进一步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纳税服务,让A级信用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享受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资中县开通A级信用纳税人涉税绿色通道,激励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税收。...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