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城乡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硬环境,是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流通的依托和保障,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然而,面对“基础设施不完善仍然是制约内江市发展的短板之一”的现状,内江要如何发力,才能“把这块短板补齐”?市委、市政府明确路径,制定出台《内江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大会战”在全市上下全面打响。代表、委员们对此高度肯定,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徐艳梅兰萍
补齐短板
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
成渝高铁、自隆高速公路、内威荣高速公路陆续建成通车,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川南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邱家嘴立交桥主体工程建成通车,“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全面实现,“组组通”和“户户通”道路试点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谈到内江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代表、委员们异常振奋、激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清晰地看到了内江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和短板:
城乡发展不平衡、规划布局不合理、资金投入不到位,长期累积造成城乡基础设施总量不够、标准不高、配套不足、管理粗放、运行较差等问题,城市管网、重大水利工程、环保工程、农村公路等亟待加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基于这样的市情,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内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必须下大力气补齐短板,不断改善发展保障条件,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
市人大代表吴芝奇认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扩容提质的需要,是面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要做好这项工作,需在完成现有城市新建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新城的开发建设和老城改造提质;要加快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不仅是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话题,也寄托着政协委员们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内江发展的期盼。
“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连乐铁路,加快建设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黄荆坝大桥、内江综合客运站、内江公交枢纽中心,建成花园滩大桥,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启动建设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向内江引水工程……”看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明确写进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委员王明斯颇感振奋。
王明斯说:“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的现代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是内江市打通城乡经济发展瓶颈的有力举措。热切盼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向内江引水工程能早日开工建设,实现早日喝上期盼已久的金沙江之水的夙愿。”
科学谋划
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必不可少。
《内江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写到:将以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为发展目标,对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卫、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以及行政、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布局,建设完善与内江城市定位(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畅通城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这一科学谋划,让代表、委员们看到了城市协调发展的前景。
市政协委员李雪波说:“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有必要继续加强。”他认为,内江老城区的商业目前看上去非常旺盛,但因为交通拥堵、街道布局不合理、配套功能欠缺等因素,这些看似热闹的老城区根本“留不住人”,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他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体系,加快编制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地下管网、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优化街道功能分区等,把过去只注重“修房子”而忽略功能配套欠下的“历史旧账”补起来。
市政协委员徐继革的观点与李雪波的意见不谋而合。他说,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已严重困扰市民的生活,希望市委、市政府在交通治堵方面再多下点功夫,多一点魄力,加快推进沱江大桥加宽改造、西林大桥南北端下穿隧道等项目,增设人行过街天桥,保障市民畅通、安全出行。
“高铁通车后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从各个地方到高铁站依然很麻烦,致使很多旅客的时间都耽误在了赶往高铁站的路上。”结合自身感受,市人大代表刘祖铫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逐步完善城区到高铁站的客运车辆,优化客运路线;逐步完善城区到高铁站的公交路线;逐步完善乡镇公交或客运车辆与高铁站的无缝对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铁的便捷。
同时,代表、委员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城市管理,加速形成大城管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拆除城区及城郊结合部违章建筑,整治城区违规占道经营和违规运输建筑垃圾等现象,加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同时,要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等工作,尽快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美好目标。
努力作为
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腾飞,同样需要坚实的基础。
在讨论中,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是内江市进一步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的具体体现。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必将为内江经济腾飞构筑新的跑道。
市人大代表丁禄军说,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大创新,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使农村和城市共享现代文明。尤其是对农村而言,在抓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修建道路是重中之重,这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根本,要切实解决农村村村通、户户通等问题。
根据自己在履职过程中在资中县顺河镇大象寺村的所见所闻,市人大代表郑传根说:近年来大象寺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村里的血橙卖得很好,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建议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建设好农村水利等,预防干旱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除了要加强交通、市政、水利、能源、信息等硬件基础建设外,也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建好公共文化服务、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对这些方面的需求。
来自部队界别的委员们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内江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建议》。他们认为,应该把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放在与教育、医疗、就业同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建成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为“点”,村(镇)、街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为“线”,“农民书屋”、“职工书屋”等为“面”的文娱场所,切实保障全民充分享有基本文化权益,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就近、便捷、无偿、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市人大代表吴小平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人员待遇,留住人才,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此外,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增强环保、生态意识,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老政协委员曾名翥就提出,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沱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和保护为重点,着力加快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时有关执法职能部门要在监管上下功夫。
城乡基础设施坚实了,内江的经济必然腾飞!代表、委员们相信,通过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六大方面攻坚大会战,内江市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将明显提升,经济社会也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更多城乡居民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资中县以提升服务效能、改进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推行标准化服务、改进工作作风为抓手,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作风。按照高效、便民的要求,积极协调进驻部门进一步减...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