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静
资中县板栗桠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构建和谐板栗”为目标,推行“1+2+5”村级治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出“四大主题”活动,采取“党小组+产业”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
■ 推行“1+2+5”模式发挥多元作用
针对部分党员群众反映无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开展少、办事不方便等问题,镇党委在财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10万元,并打捆上级专项资金,修缮和美化了干坡村、郑家沟村村级活动阵地,尤其为郑家沟村量身打造了群众休闲中心,改写了郑家沟村无办公阵地的历史。现在,全镇每个村(社区)都有村级办公阵地。
推行“1+2+5”村级治理模式(“1”即一个龙头——村党支部,“2”即两个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5”即五个阵地——党员之家、老年之家、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协会之家),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活动。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开办党员群众远教课堂,提供“菜单式服务”,成立党群互助组。
通过采取“1+2+5”村级治理模式以及开展各类活动,2015年,板栗桠镇结成党群互助对子400个;为5000余人开展免费技术培训;为群众开展多次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为63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聘请63名“代管家长”;为200余名“空巢老人”定期组织棋牌比赛、写对联、联欢活动,组织41名老人组建中老年腰鼓队,参加各种表演数十次,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 突出“六大主题”活动真情服务群众
除完成走基层、帮扶十万困难户、党建十项活动、***等规定动作外,板栗桠镇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了“党员突击队、周一‘三诊治\’、月中赶场进村、三级问政平台、***、电商惠民”六大主题活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
加强全镇耕地保护,强化目标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对全镇8处省级地质灾害点进行动态巡查,对1户存在地灾隐患的农户实施地灾避险搬迁,确保地灾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控制指标。2015年全镇耕地保有量1601.5公顷、基本农田保有1093.73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200亩,补偿集体公益林3232.05亩。
截至目前,党员突击队帮助沱江村4组致富能手熊永宽收割菜籽等,共计开展活动10余次;开展周一“三诊治”针对所收集的问题进行早、中、晚三次会诊,截至目前,收集到问题建议87个,已解决79个,正在解决8个;开展月中进场活动11场次,发送宣传资料2600余份,帮扶人员1860人次;建成便民代办站点10个,发放《代办服务联系卡》8000余张,覆盖率达100%,构建起完整的全民服务网格体系;选派260多名优秀干部“一对一”、“ 一对多”帮扶540户贫困户、1620人,采取“四个一批”的方式进行分类扶贫;落实“电商四先计划”,引进4家物流公司,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5个,实现了特色农产品如黄辣丁、果桑、灵芝、草莓、六月翠梨等线上销售。
■ 创新“党小组+产业”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针对部分党员反映基层党小组设置不科学、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镇党委结合产业带划分,把党小组的设置延伸到经济产业链中,创造性地将党员积极性的发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党小组+产业”的党建新路子。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完成全镇9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工作,积极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完善县、镇、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和居民居住证摸底调查工作,城乡居民社保、医保参保率达97%以上;实施土地流转400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增家庭农场3个,发展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
目前,已成立产业党小组10个,带动村民以产业为依托“抱团”闯市场。其中,干坡村成立了养殖大耳羊产业党小组,带动本村本组养殖大耳羊1600头,还建立了网上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192万元,黑麦草种植收入由每亩800元提高到2000元,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900元;板栗桠村的野生鱼、太阳河村的小香猪、郑家沟村的泥鳅等特种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170万元建设干坡村扶贫新村已验收;旅游工作成绩突出,新投资600余万元打造板栗桠村渔耕德苑家庭农场,吸引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游客,全镇旅游年收入665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提供健康服务 保障公共卫生资中县着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记者孙国丞)为促进全县卫生计生系统扶贫攻坚工作的落实,资中县着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为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