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内江。在这里,有一群白衣天使,他们默默肩负着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在这里,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挥洒着智慧与汗水;在这里,交织着人类与疾病不断抗争的荣光与梦想,他们团结奋进,经受了一次又一次锻炼和考验……这就是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0月,中心荣获省卫计委授予的“三级甲等”疾控机构称号,成为全省首批三级甲等疾控机构之一。
秉承“大医精诚,防病未然”的工作理念,市疾控中心积极加强能力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实施精细化操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报记者 徐莉
软硬兼备设施精良
在创三甲活动中,内江市先后投入近千万资金,改善中心检验设备、实验室和信息化基础建设。目前,中心已拥有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A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大型流式细胞仪、核酸提取仪、高效液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细菌微生物鉴定仪、吹扫捕集仪、水中两虫检测设备、氮磷检测器等等一大批先进设备,仪器设备数量和种类都实现了“高、精、尖”标准。
中心还建成了负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100级洁净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病原菌实验室、病毒分离实验室、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HIV确认实验室等专用实验室,检测能力实现大飞跃。2015年6月顺利通过省质监局资质认定,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具备生活饮用水106项全分析检测能力的疾控中心。
建章立制管理规范
市疾控中心先后建立完善了“奖惩办法”、“中心工作规则”、“药品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70多项工作制度。形成了制度管理、制度说话、制度管人的局面,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中心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
中心全面实行质量管理,按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各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设施和设备完善。
先后获得了四川省计量认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诊断、食品检验机构等7项资质。
疾病防治卓有成效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采取疫情监测关口前移、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深入基层检查督导、做好分析研判等措施,保证了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且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名列全省前茅。
病媒生物防制迈上新台阶。全力推进并规范内江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建立了以市级为技术支撑、区疾控具体实施、社区及乡镇辅助的病媒生物防治监测网络,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治单项达标考核,为内江市成功取得创“国卫”首张通行证。同时,病媒生物实验室能力、专业人员素质、标本制作能力均大幅提升,制作并保存了内江市常见的蚊、蝇、鼠、蟑螂标本,中心率先在全省启动蚊媒抗药性监测工作。内江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验在四川省病媒生物防制会上进行经验交流,省级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全市圆满完成蚊、蝇、鼠、蟑螂的密度监测和孳生地调查,中心承担的内江市重要病媒生物常见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防控对策研究项目获得内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绩斐然。依托艾滋病综合防治监测检测、随访管理、综合干预、治疗关怀、宣传教育、督导考评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资中县公民镇“艾滋病治疗关怀模式”被誉为国际防治艾滋病的“灯塔”, 市疾控中心探索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 受到“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国际专家项目评估组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实地采访内江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市疾控中心还在北京中国艾滋病社区防治工作会和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十届亚太艾滋病国际会议上作了交流。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艾滋病防治先进集体”、省禁毒委、省重传委表彰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先进集体”等10余个荣誉称号。
全市范围内消除了跁子病。落实跁子病病例监测、现症治疗、改水搬迁等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几代卫生工作人员的努力,近10年未新发跁子病病例。资中县、东兴区先后通过省级专家组消除跁子病的考核验收,截至去年11月,全市消除了跁子病,标志着内江市结束了80多年的跁子病历史。
示范引领,成功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采取邀请省级专家授课、指派专业人员下基层蹲点帮扶、指导等形式,全面提升市中区慢性病综合防控能, 2014年市中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自我扩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超额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内江市食品风险监测工作经验在省卫计委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开放日和宣传活动中进行展示,受到了一致好评。此项工作荣获四川省2014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质量优秀奖。二是生活饮用水监测获省疾控表彰。中心认真履行饮用水卫生监测职责,每月均按时准确无误地将检测结果通过市卫计委向社会作出了公告,为广大群众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中心获四川省饮水水质监测项目优秀工作单位。
圆满完成内江市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应急保障任务。中心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8支、建立健全应急相关制度20余个,建立8大类43个应急技术方案,收集、整理、汇编了近10年本地16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并采取开展实战演练、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政治思想、专业知识、能力水平过硬的卫生应急队伍,在内江市“两会”、龙舟节、高校双选会、高中考等大型活动期间提供了有效的卫生应急保障,全市未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多次受市政府表彰。
信息建设日趋完善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网络信息工作,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OA办公系统、业务工作系统等,承建了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类公共卫生资源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
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建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和应用,为保障和提升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建设。经几年的努力,内江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已将470294名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录入信息平台,有效提升了内江市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建立 “内江疾控”官方微博、微信,不断完善中心门户网站,强化惠民政策、健康常识等信息传播,并及时高效的回复各类网络意见和建议,中心网站的关注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15年内江市疾控中心在全省疾控体系门户网站综合测评中获全省第一名、在市政府组织的全市网站绩效评估中得满分100分,并被评为全省2014年度信息工作与门户网站测评优秀单位。
科研队伍能力优秀
市疾控中心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引进,近3年来,市疾控中心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中国疾控中心性艾所、中国疾控传染病所、省疾控、省人民医院、云南昆明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等单位进修;先后派出近200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培训。
目前,市疾控中心拥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委员3名,省预防医学会各专委会委员7名,省医师协会理事1名,省性艾协会常务理事、理事3名,省级各类专业考核评估专家10名;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高等院校专兼职教授4名,研究生导师4名,学科带头人2名,科技后备干部2名。
现在,市疾控中心不仅是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和西南大学研究生教学点及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还是上海浦东、珠海、深圳南山、江苏扬州、重庆渝中区、攀枝花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技术协作成员单位,开展过多次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合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2项,省级科研成果7项和市级科研成果10项。
健康城市谱写健康新篇章
高标准、高成效,市疾控中心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先后获得国家卫计委、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省疾控中心、市委市政府、市卫计委等部门授予的 “全国卫生防病治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等60多项荣誉称号。
新的荣誉喻意着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市疾控中心主任李静由衷表示,服务大众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疾控人的职责,“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新闻推荐
(靳娟)近日,资中县政协组织部分市、县委员,对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现场,听取了县残联关于康复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针对康复中心建...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